【一般资料】 患者,女,40岁, 【主诉】 因发现右颈部无痛性肿物7年伴右侧躯体麻木感3月余求诊。 【现病史】 于2015年10月20日经门诊收入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口腔颌面外科病区。
【体格检查】 颜面对称,右颈部Ⅱ区触及1个椭圆形隆起肿物,界限清楚,大小约2.0cm×3.0cm,表面光滑,质地中等偏硬,活动度可,与周围组织无粘连,无触痛,无波动感、搏动感,肿物表面皮色皮温正常,皮肤无张力,无破溃、糜烂。 【辅助检查】 颈部CT平扫示(图1):右侧颈Ⅱ区腮腺下方,胸锁乳突肌前缘与颌下腺之间见一梭形软组织密度影,大小约22mm×24mm×30mm,密度较均匀,CT值约47HU,与右颌下腺分界欠清,右颌下腺受压向前推移,右侧颈动脉鞘、胸锁乳突肌受压后移。血常规、凝血常规、生化等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
【治疗】 完善相关检查后,于2015年10月22日行右颈部肿物切除术。术中见肿物位于右侧胸锁乳突肌内侧间隙内,毗邻右侧颌下腺,深部可触及颈动脉搏动,大小约2.0cm×2cm×3.0cm,包膜完整,质地较韧。术后常规病理结果为:符合Castleman病,浆细胞型(图2)。镜下可见淋巴滤泡间有无定型嗜酸性物质(Rusell小体)沉淀,并有大量成熟浆细胞弥漫增生。术后1周,患者门诊复诊,诉右侧肢体异常麻木感有所缓解。体查:右侧颈部手术创口愈合良好,无红肿,无渗血渗液。告知患者病理诊断,建议其行PET-CT全身检查,排除全身多发型CD可能。患者行PET-CT全身检查,排除了其余部位病变。目前仍在随访中。
【讨论】 3.1发病概况及病因目前尚未有关于CD发病率的文献报道。文献报道国外患者平均年龄为35.6岁,国内为33.1岁。其发病率以女性多见,男∶女=1∶4,但亦有文献报道发病率无性别差异。CD在临床上可以分为局灶型(LocalizedorunicentricCD,LCDorUCD)和多中心型(multicentricCD,MCD)。局灶型多发于青年,中位年龄约20岁,其中90%的局灶型病例为透明血管型,10%为浆细胞型。多中心型较局灶型少见,中位年龄57岁,男女发病率为1∶2。该病可发生在淋巴结存在的任何部位,国内报道以胸部的纵隔最多见(60%~70%),其次为颈部(10%~14%),腹部(5%~10%),腋部(2%~4%)等。国外报道局灶型好发部位为纵膈(30%),颈部(23%),腹部(20%),腹膜后腔(17%)及腋窝(5%),腹股沟(3%)和盆腔(2%)。既往对CD的病因研究认为,γ疱疹病毒HHV-8感染,血清白细胞介素6水平上升,VEGF引导的血管增生及滤泡树突状细胞不典型增生与CD的发生发展存在一定的相关性。3.2临床表现UCD患者常常没有自觉症状,于影像学检查时意外发现无痛性肿块。少部分患者可出现咳嗽,呼吸困难,或者其他全身症状。在大部分的UCD患者中表现为非进展性的临床表现。与此不同的是,MCD伴随全身炎症反应的系统表现:发热,盗汗,体重减轻,疲乏。MCD患者常常有外周的淋巴结病,影响同一区域的多个淋巴结,实验室检测结果异常,比如:贫血、低蛋白血症、高丙种球蛋白血症和ESR、IL-6、IL-10水平升高。当以上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异常同时出现时,常常提示MCD的可能。影像学检查多表现为占位性病变或淋巴结肿大,无明显特征,发生于纵膈淋巴结的Castleman病在胸片上多表现为高密度团块影,边缘规整或有分叶,可单发或者多发,常见纵膈增宽的间接表现,累及肺实质。超声检查多表现为回声均匀的低回声团块影,包膜清晰完整;较大的病灶(大于5cm)可表现为混杂不均匀的低回声,包膜不均匀。CT检查多表现为软组织肿块影,在动态扫描的变化过程类似于动脉。MRI检查多表现为T1加权像上低信号和T2加权像上高信号影。MCD在影像学检查中还可见肝脾肿大及腹腔或胸腔积液表现。本病例表现为右侧颈部Ⅱ区占位性病变,内部结构较为一致,边界较清,与周边无明显粘连,呈良性肿物的影像学表现,无特征性改变。3.3诊断与鉴别诊断由于本病发病部位不同,临床表现多样化,且临床症状无特异性,故术前诊断较困难,术前CT检查对确立本病有一定帮助,平扫显示病灶为密度均匀,边缘光整清楚或不光整软组织肿块,CT增强扫描,透明血管型UCD病灶强化程度稍稍低于或与邻近大血管同步明显强化,肿块明显强化是由于肿块内有较多血管和丰富毛细血管所致,而浆细胞UCD因血管成分较少呈不均匀轻中度强化,缺少特征表现;MCD其CT表现无明显肿块,往往表现一个或多个区域大小相似的淋巴结,增强呈轻中度强化。后两种情况,影像学表现不典型,术前诊断较困难。本病的早期确诊最终有赖于组织病理学检查。对于CD,不管临床或病理分类,都有组织学的共同特点:①具有完整的淋巴结基本结构;②淋巴滤泡和血管增生,在透明血管型滤泡、血管发生玻璃样变,滤泡生发中心萎缩;浆细胞型表现滤泡间质中有较多的浆细胞,滤泡生发中心增生。Frizzera提出CD的诊断标准:①UCD的诊断标准:单一部位淋巴结肿大,组织病理学上具有特征性增生,除外可能的其他原发病,多无全身症状及贫血、免疫球蛋白升高等(浆细胞型除外),肿物切除后长期存活;②MCD诊断标准:具有特征性组织病理学改变,显著淋巴结肿大累及多处外周淋巴结,多系统受累表现,排除其他病因。在鉴别诊断上,应与恶性淋巴瘤、淋巴结核、非特异性淋巴结炎等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