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应用

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行甲状腺全切除1例

赵医师   临朐县人民医院
右侧甲状腺乳头状癌 甲状腺结节 乳头状微小癌

主诉 病史

主诉: 发现颈前肿物20天 现病史: 女,54岁,入院20天前因感冒就诊时发现有一肿物,无疼痛不适,无吞咽阻挡感,无发热、畏寒,无头晕、头痛,无咳嗽、咳痰,无心慌、胸闷及呼吸困难等不适。曾于镇医院行彩超检查考虑“双侧甲状腺囊实性包块”,后来我院复查彩超:甲状腺多发结节,TI-RADS3类。自诉左侧肿块较大,影响外观,要求手术治疗而来我院就诊,门诊以“双侧甲状腺结节”收住普外二科病房。患者发病以来,饮食、睡眠好,大小便正常,体力、体重无明显变化。 既往史、个人史、月经婚育史和家族史无特殊。

查体 辅查

体格检查:T36.2°C,P68次/分,R19次/分,BP127/63mmHg。中年女性,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志清楚,自主体位,查体合作。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蜘蛛痣、出血点及皮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头颅无畸形,眼睑无浮肿,球结膜无充血及水肿,睑结膜无苍白,巩膜无黄染,角膜透明,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0mm,对光反射灵敏。耳廓无畸形,外耳道无分泌物,乳突区无压痛。鼻外形无异常,鼻腔无出血及分泌物,副鼻窦区无压痛。口唇无紫绀,咽部无充血,扁桃体无肿大。颈部对称,无颈静脉怒张;颈软,气管居中,颈部血管无异常搏动;于左叶甲状腺区扪及约3CM×4CM大小肿块,质韧,无压痛,表面光滑,边界尚清,可随吞咽上下移动;右叶甲状腺未扪及肿块或者结节。胸廓无畸形,双侧呼吸动度均等,节律规整,触觉语颤正常,双肺叩清音,听诊双肺呼吸音粗,双肺未闻及干湿性啰音,无胸膜摩擦音。心前区无隆起,心尖搏动无弥散,心前区未触及震颤,心界不大,听诊心率80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部平坦,无腹壁静脉曲张及胃肠蠕动波,腹肌软,上腹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肝上界位于右侧锁骨中线第五肋间,墨菲氏征(-),未扪及腹部包块,肝肾区无叩痛,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活跃。肛门、外生殖器未见异常。脊柱生理弯曲存在,四肢无畸形,四肢骨关节活动自如,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双侧下肢无水肿。神经系统查体: 肱二头肌反射、肱三头肌反射、膝反射正常,巴氏征、布氏征以及克氏征阴性。 辅助检查:胸片、血尿常规、甲功、血液生化等检查参见图片。

诊断 处理

初步诊断:双侧甲状腺结节 治疗经过:做好术前准备后,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甲状腺探查手术,术中见甲状腺整个左叶呈4CM×5CM大囊实性肿瘤,甲状腺右叶中下极多发结节,周围未见肿大淋巴结;给予峡部、左叶甲状腺(包括肿瘤)全切除+右叶甲状腺中

下部分切除,术中快速病理检查报告:左侧结节性甲状腺肿囊性变,右侧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直径3MM)。术中向患者亲属沟通后,又行甲状腺右叶全切除+Ⅵ区脂肪淋巴组织清除。术后患者恢复顺利。

随访 讨论

近年,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病趋势呈全球化激增,其中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所占比重逐渐上升,其诊治热点与争议日益凸显。 1. PTMC的流行病学   世界卫生组织(WHO)定义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指肿瘤最大直径≤10mm的甲状腺乳头状癌。近年来的SEER数据库显示:甲状腺癌的患病率显著增加,其中以PTMC的增长为主且速度最快,但是其死亡率并无明显增加。2014年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全球癌症报告指出,甲状腺癌新发病例中>50%为PTMC,使得PTMC在国内外许多临床中心占据甲状腺癌治疗的重要权重。 2. PTMC的影像诊断   PTMC影像学定性诊断的首选方法推荐采用高分辨率超声影像检查,而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及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CT)对于PTMC的定性效果均不及超声,因此不建议将CT、MRI和PET-CT作为诊断PTMC的常规检查。 3. PTMC的外科处理   目前,关于PTMC的治疗方案仍然不统一,国内外争议的焦点主要是PTMC手术的必要性和手术范围。对于PTMC临床上多采用一侧腺叶+峡叶切除的手术方式,不宜强调全甲状腺切除,因为大多数PTMC为早期病变,全甲状腺切除可能会对许多患者造成不必要的治疗过度,建议根据临床分期、危险评估及各种术式的利弊,同时一定程度上结合部分患者的意愿,细化外科处理原则,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颈侧区淋巴结一般不建议做预防性清扫,PTMC颈侧区清扫的适应证为术前或术中证实有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相对适应证为:1、中央区转移淋巴结有结外侵犯或转移数≥3枚; 2、癌灶位于上极且有被膜侵犯者。 4.PTMC与放射性碘-131治疗 大多数PTMC不需要后续的131I清除手术后残留的甲状腺组织(简称131I清甲)。因此不建议将131I清甲作为PTMC术后的常规处理手段。 5. PTMC的术后抑制治疗和随访   1) PTMC的TSH抑制治疗:   根据近年的研究结果,TSH抑制治疗的策略出现了下述变化趋势:①根据患者的双风险——肿瘤复发风险和抑制治疗副作用风险评估结果,制订TSH抑制治疗目标;②对低危PTMC患者而言,与TSH轻度抑制(0.1~0.5mU/L)相比,激进的TSH抑制治疗目标(<0.1 mU/L)无更多获益;③部分低危PTMC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后,如甲状腺球蛋白(Tg)水平低至检测不到且TgAb(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阴性,相关影像学检查未见明确的复发或转移病灶等情况,则其TSH抑制的目标值可设定为0.5~2.0 mU/L;④抑制治疗的TSH目标并非从一而终,宜通过动态评估患者对治疗的反应进行调整。   2) PTMC的随访   对PTMC患者应进行长期随访。根据PTMC手术与否,随访的目标和内容有所不同。针对选择严密观察的PTMC患者,随访的目的在于确定是否发生肿瘤进展,是否需要及时转换为手术治疗。高分辨率超声影像检查是常用的监测手段,但目前就监测的频度尚无定论,初始观察周期可设为3至6个月,后根据病情进行调整,如病情稳定可适当延长(如2~3年后改为6~12个月复查)。针对手术治疗后的PTMC患者,长期随访的目的在于:①早期发现肿瘤复发和转移,动态观察病情的进展和治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②监控TSH抑制治疗的效果和副作用,对某些伴发疾病(如心脏疾病、其他恶性肿瘤等)病情进行动态观察。

发布于 18-02-08 09:45

57 个评论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