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应用

妇科病症治验录之十五:子宫肌瘤

孙医师   宁津县中医院
妇科检查

主诉 病史

46岁女性,发现子宫肌瘤数年,每月月经推迟1周左右,经前胸胀、腹凉,痛经不著,经色黑而有血块。平时怕冷,急躁易怒,厌油腻。余无异常。

查体 辅查

身高体胖,精神尚可,神情忧郁,面色淡白有斑。舌质淡,舌体胖,有齿痕,苔白滑厚,脉沉涩。

诊断 处理

西医诊断:子宫肌瘤 中医诊断:癥瘕 经迟 经前胸胀 (寒凝气滞血瘀) 治则:温阳散寒 行气活血 方药:当归10 赤芍15 柴胡10 炒白术10 茯苓15 炒枳壳10 醋香附30 肉桂6(后下) 小茴香10 陈皮10 半夏10 焦楂30 炒麦芽15 川牛膝15 夏枯草30 甘草6 生姜3-5片。 水煎服,每日1剂,经期暂停。 二诊:加减服用月余,期间月经推迟3天,无痛经,血块渐多,胸胀、腹凉减轻。原方加浙贝、三棱、文术、海藻、昆布续服。

随访 讨论

又服药1月左右,除仍有怕冷,其他不适全无,自行复查彩超,肌瘤稍有缩小。取中药5剂,研粉冲服,至今月经未绝,肌瘤仍在,也未有发展,不影响月经。 讨论:子宫肌瘤,现成为妇科常见病症,是有形的实质性病变,坚硬而推之不移,病在血分,与寒、气相关。临床多表现为经迟、经量多、经期长,或不规则子宫出血等,伴有不同程度贫血,久则伤及正气,治疗以急则治标、缓则治本为原则,辨证论治永远是准绳。 中医认为,“阳化气,阴成形”,有形之邪,首责阳虚寒凝,其次是肝郁气滞,二者常并见,兼夹食积痰湿。此例患者,性情急躁易怒、经前胸胀,为肝郁气滞;又有怕冷、腹凉、经色暗而有血块,是寒凝之征,寒凝气滞血瘀是其主要病机,立温阳散寒、行气活血为大法,温通气血。 中医治疗子宫肌瘤,不以消除肿瘤为首务,而是立足于消除症状,包括恢复月经周期、缓解经前不适、改善脏腑功能等方面,达到与瘤共存之目的。当然,坚持用药,并注意自身调养,消散肌瘤不是梦,只是疗程长,短时间内难以实现,当以岁月求之,应与患者讲明。

发布于 17-04-22 07:16

26 个评论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