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或打开 医联APP 查看完整评论
立即下载
打开APP
28岁女性,痛经5年。14岁初潮,每至经前1周左右小腹作痛,经来当日加重,自服妇科十味片可缓解。近一年来痛势加重,并伴有头痛;经期推迟,周期40天左右,量少,经色暗,淋漓不畅,伴有呕恶纳减、头晕眼干、心悸而烦、大便干、多梦易醒、胸胁胀满等症。
体偏瘦、精神不佳,舌质红,苔薄白而少,脉细弦而涩。
诊断:痛经(肝肾阴虚,气滞血瘀) 治疗:滋补肝肾,行气活血 方药:生熟地(各)15 丹参20 旱莲草20 女贞子10 香附20 当归10 首乌藤30 菊花10 枸杞15 炒白芍15 丹皮10 何首乌15 川牛膝15 赤芍15 甘草6 7剂,水煎服,每日一剂 二诊:本次经期腹痛减,血量稍增,夜眠稍安。经前头痛呕恶仍在,上方加入珍珠母20续服。
二诊方共服用半月,诸症若失 讨论:本患者体瘦、面色不佳、舌红苔少、脉细,为肝肾阴虚之征;经来腹痛、经色暗、脉弦,又呈现气滞血瘀之象。肾藏精,肝藏血,肝肾阴虚,则精血不足,阴虚不能上荣,则头晕、口眼干燥;阴虚不能上奉于心,则心悸而烦、梦多易醒;肝失疏泄,气机不畅,则胸胁胀满、经前头痛呕恶,且经期延迟。这样就形成了肝肾阴血亏虚、气滞血瘀之本虚标实之病机,既有虚又有瘀;既有不荣则痛,又有不通而痛。 欲潜其阳,必滋其阴,欲去其瘀,必行其气。故用二地、首乌、白芍、女贞子、旱莲草滋补肝肾;香附、丹参、当归、丹皮行气活血;牛膝、赤芍祛瘀止痛。此种证型,临床并不多见,须注意鉴别,不可一味温通气血,辨明虚实,方为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