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期的《病例研究所》上线了,眼科小助手每周一会发布一个有部分信息的病例,包括患者基本信息(主诉、病史、初步查体)和影像学资料(CT、MR、超声)等,您可以根据小助手给出的信息来对该患者进行诊断,把自己认为可能的疾病诊断以及治疗写在评论中即可~ 周五我们会公布该病例的处理结果。 本次病例是一个特殊病例,男,29岁,发现右眼视近时物体旋转1年余。各地求医不能解决和诊断。
查体:VOD:-0.25DS=1.0,VOS:+0.25DS/-0.5DX*165=1.0。 图一:双眼裂隙灯检查未见异常。
图二:双眼检查眼位正常,各方位转动到位。视野检查未见异常。
但是裂隙灯下仔细看患者右眼,发现有不自主的旋转!
这个病例肯定是有问题的,患者没有心理问题,有不规律的右眼球内旋颤动。因为这不是我的专业范围,不敢随便下诊断。所以我转到了我们斜弱视科会诊。并要求做双眼底照相,以判断有没有旋转斜视。因为忙,不知道最后结果,不过此来疾病与颅内神经等关系密切,而且综合征繁多,所以很难诊断。 一个多月后我参加第三届COPHY(亚洲-澳大利亚眼科焦点论坛),有一个美国专家在讲眼神经疾病,有一个病例分析,与我的非常相像。 因为专业不同,对一些名词和诊断、用药等不适特别明白,不过听起来好像是Motorocular syndrome。我检索了一下,这是一个非常大的症候群,而且多数与神经系统疾病有关。我认为应该是“上斜肌痉挛”
从上述检索可以看到,类似病例不少见,包括neuromyotonia(神经性肌强制),superior oblique mykomia(上斜肌肌纤维阵挛)、ocular motor synkinesis(眼部活动连带运动)、third nerve palsy with cyclic spasm(动眼神经麻痹伴有循环型痉挛)和多发性硬化的阵发性表现(paroxysmal manifestiation of multiple sclerosis)。这些病症表现多样,主要因为神经源性的过度活跃,引起一条或多条眼外肌的阵发性痉挛。发病机理不是十分清楚,一般认为眼运动神经的局灶性病灶和眼运动神经核神经活动的再调整有关。 治疗上可以采取膜稳定剂,如卡马西平。还有部分病例与神经血管压迫有关。
回来后我询问了我们眼肌科的会诊医师,调出门诊病历,没有看到眼底照片。但是他们查了眼肌运动、立体视、调节、验光等,给配镜后患者感觉好转,继续随访了。 这是他们给我的回复,有一定道理: 患者视功能检查结果提示:睫状肌静息状态下调节反应过度,存在调节过度与视疲劳;远近转换的调节灵活度异常,与视近的集合功能不足;屈光状态基本正常,给予相应视功能训练与辅助缓解疲劳滴眼液,因其近距离使用电子产品较多,建议配戴双眼+1.50D防蓝光镜片,缓解疲劳。 但是还是应该按照上斜肌痉挛治疗。 通过上述病例,我在中文网站没有检索到相应内容和文章,当然,肯定有,我可能没有查到。但多少说明我国在一些边缘学科和疾病的诊治方面欠缺关注。联想到MMC和干扰素滴眼液治疗眼表肿瘤的方法,是我五六年前在欧洲眼科年会听课偶尔了解到的,后来在国内做了很多宣传和讲座,才逐渐得到大家的重视(没有贬低国内同行的意思,只是说我们还有很多需要完善的)。所以,我们出国交流还是需要认真一些。 (本病例经李绍伟眼科同意转载,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