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应用

成年聋哑人被诊断抽动障碍

刘医师   福建省厦门市仙岳医院
抑郁状态 抽动障碍

主诉 病史

患者,男性,27岁, 主诉:受刺激后嘴唇磨动,手脚乱比划1年。 患者在1年前在工厂上班的时候因与同事起冲突,后逐渐出现嘴唇不时磨动,手脚乱比划,家人发现其与平时手语表达不一样,遂带其就诊省城某综合医院心理科,诊断‘抽动障碍’,给予其服用‘泰必利’,无效,加用‘氟哌啶醇’,患者服用后感觉心慌不安,手脚发抖,整夜无法入睡,动作缓慢,表情呆滞,无法上班,家属及患者表示不信任原来的医生,在熟人介绍下,求诊我院。夜眠,饮食较差,二遍正常,体重稍下降。 既往史:乙肝小三阳,肝功能不详。 个人史:患者足月顺产,因一出生就是聋哑人,不会识字,但有学习手语交流。 家族史:其表哥有精神分裂症病史,同时来就诊。

查体 辅查

查体:生命征平稳,除聋哑外,余未见明显异常阳性体征。 精神检查:由于患者聋哑病人,由家属翻译手语,意识清晰,定向力完整,接触被动,自卑感较明显,否认幻觉妄想,表情愁苦,心烦不安,表示会反复控制不住想与同事起冲突的事情,心情很不好,意志力减退,不想做事,智能粗测正常,自知力存在,求治意愿强烈。

诊断 处理

诊断:抑郁状态。 诊断依据:患者在外界诱因情况下出显情绪低落,兴趣下降,乐感减退,伴负性思强迫维,眠差,总病程一年,社会功能部分受损,痛苦感明显,主动求治疗。 治疗:氟伏沙明50mg qn起始用,利培酮mg qn,氯硝西泮片1mg qn,治疗。

随访 讨论

患者待复诊。 谈论:患者为聋哑病人,因无法用口头语言及书面的方式表达,在其有不好的想法时只能用嘴唇和手来表示,因表示内容与正常时不一样,家属觉得异常,首诊医生可能未详细询问其具体情况,诊治后,无效,药物副作用确明显。抽动障碍,一般起病儿童青少年时期,可持续至成年,但成年后起病的少见,详细询问病史在精神科诊断中仍是金标准。

发布于 16-12-27 10:09

6 个评论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