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应用

盆腔包块性质待查

石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子宫肌瘤 盆腔粘连 卵巢囊肿

主诉 病史

主诉:发现盆腔包块8+年。 现病史:女,47岁,2008年患者体检B超提示“左侧附件囊性肿块,大小43×32mm,右侧小囊”(未见单),月经无异常,周期、经量等无变化,无伴痛经,无鼻衄、咯血、呕血、便血等,无伴腰骶部酸胀及腹胀腹痛等不适,不伴尿频,无便秘等不适。于医院就诊,考虑“巧克力囊肿”后予孕三烯酮和复方半枝莲治疗半年,2010年复查B超示“双侧卵巢囊肿,左侧附件见40×31mm液性暗区,右侧卵巢见14×14mm液性暗区;子宫小肌瘤”。2012年12月无明显诱因出现下腹痛,性质不详,持续加重,无向他处放射,无畏寒、发热、恶心、呕吐,无腹胀、腹泻等,当地医院考虑“盆腔炎”予消炎、止痛治疗后症状缓解。2013年3月再次出现下腹疼痛,性质同前,伴发热,体温最高至39℃,予退烧药、消炎等处理后体温可降至正常,后继续服用孕三烯酮和桂枝胶囊3月。2014年4月于月经干净后再次出现下腹痛、发热等症状,性质同前。遂至县人民医院就诊,考虑“急性盆腔炎;阑尾炎;子宫内膜异位症”,予“克林霉素、青霉素”抗感、微波治疗6天,症状好转。2014年4月19日人民医院查B超示:“子宫肌瘤。宫内膜增厚,厚16mm。宫颈多发性纳氏囊肿。双侧卵巢小囊:左侧附件囊性肿块30×17mm,右侧附件囊性肿块36×18mm。”,继续服用孕三烯酮3月。后一直复查B超示囊肿进行性增大,经期肛门坠胀感加重,2016年7月25日粤北人民医院复查B超示“多发性子宫肌瘤。宫内膜增厚。宫颈多发纳氏囊肿。双侧卵巢囊肿:左侧附件囊性肿块54×36mm,右侧附件囊性肿块65×46mm”

查体 辅查

查体:生命征无异常,妇检:宫颈轻度柱状上皮移位,常大,无接触性出血,可见一米粒样赘生物,无抬举痛,未见活动性出血;已婚已产。宫体:前位,质中,稍大,无压痛;右侧附件区可扪及明显包块,大小约7×5cm,无触痛;左侧附件区可扪及明显包块,大小约6×4cm,无触痛。 辅助检查: 1、2016年7月25日人民医院复查B超示“多发性子宫肌瘤。宫内膜增厚。宫颈多发纳氏囊肿。双侧卵巢囊肿:左侧附件囊性肿块54×36mm,右侧附件囊性肿块65×46mm。 2、妇科肿瘤组合,甲胎蛋白(AFP) :CA125 47.90 ↑ U/mL 0.00 - 35.00 CA19-9 47.27 ↑ U/mL 0.00 - 35.00 3、我院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US 检查所见: 子宫左侧可见肿块53mm×33mm,边界欠清,呈多小囊状内见云雾状回声,囊壁未见彩色血流信号。子宫右侧可见肿块78mm×47mm,边界欠清,形状椭圆,内见云雾状回声,囊壁未见彩色血流信号。 检查结论/诊断:子宫内膜增厚(15mm)、不均。子宫腺肌症。子宫肌瘤。双侧附件囊性肿块,考虑子宫内膜异位症(巧克力囊肿)。

诊断 处理

入院诊断:盆腔包块性质待查:卵巢囊肿? 手术:腹腔镜下盆腔包块剔除+盆腔粘连松解 术中诊断: 1.子宫肌瘤 2.子宫腺肌症 3.双侧卵巢巧克力囊肿 4.子宫内膜增厚查因 手术经过:镜下所见:子宫增大如孕6+周,后壁近底部明显突起,约4×4×2厘米大小结节,突向浆膜面,左侧卵巢增大约6×4厘米,与盆壁粘连,右侧卵巢增大约8×5厘米,与盆壁粘连,直肠窝无粘连封闭,双侧输卵管外观正常。 大体标本:刮宫组织物,双侧卵巢巧克力囊肿 、子宫肌瘤组织,予家属过目后送病理。

随访 讨论

患者病史多年,期间有过2次盆腔炎史,现包块逐渐增大,CA125及CA19-9升高,不排除恶性可能。现盆腔粘连严重,出现肛门坠胀感,考虑手术。术后患者症状明显缓解。

发布于 16-08-22 23:28

0 个评论

暂无评论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