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58岁,因“发现脾脏肿大伴血小板进行性减少6年”来院就诊。 病史:患者诉6年前发现脾脏肿大伴血小板进行性减少,偶有牙龈出血,无呕血、黑便,无腹痛、腹胀,无发热、寒颤等不适,既往有乙肝病史10年,目前口服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中,为求进一步诊治来我院,门诊以“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 脾肿大 脾亢”收入院。追问病史,患者既往无肝区疼痛、尿黄、纳差、腹胀、厌食油腻等症状,有慢性肝炎病史。否认结核、伤寒、血吸虫等传染病史。有乙肝病史10年,目前口服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中。
查体:神志尚清,腹部外形腹部外形无异常,腹壁柔软,全腹无压痛,无反跳痛,肝脏肋下未触及,脾肋下未触及,未触及腹部包块,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直肠指检(-)。未见其余特殊查体发现。 辅查:血常规:白细胞 1.6 *10^9/L ↓,红细胞 4.01 X10^12/L ↓,血红蛋白 129 g/L ↓,细胞比积 35.6 % ↓,血小板 26 X10^9/L ↓。肿瘤标记物:甲胎蛋白(AFP) 2.65 ng/mL ,癌胚抗原(CEA) 3.83 ng/mL ,前列腺特异抗原 0.480 ng/mL ,游离前列腺抗原 0.215 ng/mL ,fPSA/PSA 0.448 ,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 1.30 ug/L ,糖类抗原(CA125) 7.19 U/mL ,糖类抗原(CA153) 16.00 U/mL ,糖类抗原(CA199) 8.75 U/mL ,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 9.84 ug/L ,糖类抗原(CA242) 3.80 IU/ml ,糖类抗原(CA50) 6.75 IU/ML 。生化:总蛋白 56 g/L ↓,白蛋白 38 g/L ,白/球比例 2.1 ,谷丙转氨酶 29 U/L ,谷草转氨酶 32 U/L ,总胆红素 26.1 μmol/L ↑,直接胆红素 11.3 μmol/L ↑,总胆汁酸 50.0 μmol/L ↑,前白蛋白 101 mg/L ↓。凝血:凝血酶原时间 16.0 秒 ↑,国际标准化比率 1.40 ↑,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36.8 秒 ,纤维蛋白原 1.555 g/L ↓,凝血酶时间 20.2 秒 。 上腹部CT:肝脏表面高低不平,密度明显不均匀,左右叶比例失调,可见弥漫发布结节状异常密度灶,增强后动脉期未见异常早期强化灶,门脉期密度基本均匀,脾静脉及门静脉主干增粗,而肝内分支细小,呈枯支状,胃冠状静脉扩张扭曲,食管胃底、腹壁静脉及脐静脉可见呈团扭曲血管阴影;脾脏肿大,密度尚均匀;腹腔内可见积液。 1.肝硬化、脾肿大、食道静脉曲张。2.腹壁静脉及脐静脉开放、扩张,请结合临床。
术前诊断: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脾肿大,脾亢。 治疗:患者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全麻下行剖腹探查+脾切除术,探查腹腔:腹腔内约有300ml淡黄色腹水,肝脏重度硬化,结节0.8cm,未及明显肿块,脾脏约25*20*18cm大小,脾动脉直径约1.0cm,冠状静脉曲张呈团状,直径约1.5cm。余腹未及异常,手术经过顺利,术中出血少,输晶体1100ml,未输胶体,输血小板1U(术前血小板低下),术后予对症治疗,恢复佳。术后病理: (脾脏):脾肿大,脾淤血。大体检查:脾脏,大小17*11*4.5cm,包膜尚完整,重485g,切面呈灰红色,质嫩。 术后诊断: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脾肿大,脾亢。
随访:患者自述无明显恶心、呕吐等不适,一般情况良好。神清,两肺呼吸音清,未及明显干湿啰音。腹软,无明显肌紧张,无压痛、反跳痛。伤口愈合佳。 讨论:此患者术后诊断为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脾肿大,脾亢。 讨论:脾功能亢进,对血细胞破坏增大,病人三系细胞减少,影响正常生理功能,可行脾切除以消除对正常血细胞的破坏,本例患者手术效果明显,术后恢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