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或打开 医联APP 查看完整评论
立即下载
打开APP
患者男,21岁,因“左踝疼痛3周”收入骨科,后因“腓骨肌萎缩症”转入我科。追问病史,患者诉于6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双下肢轻度乏力症状,以双足部明显,尤以左侧为甚。双足趾乏力,行走时左侧垂足,不能着拖鞋,下蹲时不能全脚掌着地。但双下肢乏力症状未明显影响日常生活,日常行走、慢跑甚至参与街舞活动不受影响。查体见左眼处于内收状态,视力不受影响,爪形手,双下肢小腿肌肉萎缩,双上肢及左下肢腱反射减弱,余查体未见明显异常。 既往史孕产史未见特殊。
神经系统查体:神清,对答切题,查体合作,爪形手,左眼处于内收状态,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0mm,对光反射灵敏,无眼震,双侧鼻唇沟对称,伸舌居中,双侧软腭弓上抬有力,悬雍垂居中,咽反射存在。双小腿肌肉萎缩,左足跖屈肌力II级,足背伸I级,右足跖屈肌力III级,足背伸III级,四肢肌张力正常。指鼻试验、跟膝胫试验、闭目难立征(-),肢体感觉对称存在。双上肢及左下肢腱反射减弱,双侧巴氏征阴性。克氏征及布氏征(-)。 患者既往2013年行肌电图示双下肢神经性损伤,肌酶升高。
诊断:1..腓骨肌萎缩症 2.左腓骨撕脱骨折 予以完善基因检测,予营养神经等对症治疗。
腓骨肌萎缩症进展较为缓慢,预后一般良好,可予营养神经对症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