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或打开 医联APP 查看完整评论
立即下载
打开APP
进展性四肢肌无力17年。 1岁半时被父母发现无意间发现动作缓慢,跌倒后不易爬起来,转身时欠灵活、易跌倒。随年龄增加,患者肢体无力呈进展加重,学龄期呈“鸭步”行走,速度缓慢,梳头、淋浴时抬手费力,下蹲后起身感全身酸软,不能参与体育活动。十余岁时,患者起身困难,从床面爬立时需要弯身屈膝屈肘,侧翻后借助肘膝力量支撑才能跪立,下蹲后不能自行站立。病程中无肌肉疼痛,偶有自发肌肉颤动。
行走呈“鸭步”,Gower征(+),双侧肩带肌群均匀一致性轻度萎缩,三角肌、肱二头肌轻度萎缩。双侧肢体肌张力降低,双上肢肌端张力2级,远端肌力3级,双下肢近端肌力3—级,跖屈背伸肌力3级。辅查: 1. 肌电图:神经源性受损; 2. 肌肉病理:纤维、脂肪组织,未见明确的横纹肌组织; 3. 乳酸:2.8mmol/L,稍升高;
脊肌萎缩症(SMA-Ⅲ型)。住院期间予营养神经、对症治疗。
建议患者完善基因检测,家属拒绝。讨论: 1. 肌电图示神经原性损害,排除肌营养不良,认为神经遗传疾病可能性大,乳酸结果稍高,可排除线粒体肌病。根据病理结果,拟诊脊肌萎缩症(SMA-Ⅲ型)。 2. Ⅲ型患者SMN基因缺失率低,通过检测SMN基因7、8外显子进行基因诊断时需谨慎。本病没有特效治疗,主要针对预防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