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应用

特殊肠穿孔一例

陈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结肠穿孔 乙状结肠穿孔

主诉 病史

患者男,64岁,因“发现左侧腹股沟包块3d,伴红肿疼痛2d”入院。

查体 辅查

入院查体:左侧腹股沟区陈旧性手术瘢痕处可见大小4cm ×5cm大小包块,质硬,边界清楚,不降入阴囊,局部红肿,皮温高,伴压痛,患者仰卧,用手法不可将包块完全还纳。既往史:6年前行左侧腹股沟疝手术(采用腹膜前术式)。入院后急诊查CT提示:左腹股沟嵌顿疝,疝内容物为肠管。

诊断 处理

入院诊断:左侧腹股沟嵌顿疝。完善术前准备后,于全身麻醉下手术。逐层进入腹腔探查,见内环口处腹腔部分网膜包裹,分离网膜,可及人工补片挛缩成锥状与乙状结肠粘附,粘附处乙状结肠肠壁水肿,补片呈黑色,内有脓性分泌物。腹股沟区腹壁水肿,腹膜前可及脓肿,黄白色恶臭脓液溢出,术中诊断为人工材料侵蚀乙状结肠,乙状结肠穿孔,人工材料感染,腹壁脓肿形成。游离乙状结肠,切除补片侵蚀结肠部分,约6cm,并通过阑尾行结肠充分灌洗。后行结肠一期吻合。于左侧盆腔置引流管1根,尽量切除腹壁感染人工补片材料,与伤口内置负压引流管1根,手术结束。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术后4d恢复排便。术后12d伤口拆线,顺利出院。

随访 讨论

本例患者采用腹膜前疝修补术于6年后发生补片腐蚀肠管致穿孔,实为腹膜前疝修补术后最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分析原因如下:(1)患者之前腹股沟疝为滑疝,乙状结肠构成了疝囊壁的一部分。腹膜前疝修补术后补片与乙状结肠壁相接触(2)该患者腹膜前疝修补术补片为单一编织聚丙烯材料。有试验表明:编织聚丙烯材质网片植入人活体后,其纤维可发生收缩导致网片本身的收缩。用X线测量对切口疝实施经腹膜前修补后网片固定钉间的距离,结果提示与刚植入后相比,植入网片10个月后,收缩将近20%。将从患者体内取出的网片应用水杨酸甲基乙酯清洗后与对照组比较,结果证明,从患者体内取出网片的网孔缩小将近20%,而网片的大幅度收缩性可能会造成补片对相接触脏器的压迫,增加了补片侵蚀肠管的可能性。

发布于 16-01-12 12:42

13 个评论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