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应用

不明原因肺炎1例(续3)

梁医师   广州市番禺区何贤纪念医院
间质性肺炎 咳嗽 肺炎

主诉 病史

现病史:患者女,51岁,因“发热咳嗽2周”于2015-11-13 10:09收入本区。患者于2周前无诱因下出现畏寒发热,体温在38.5~39.5度,最高达40度,多在午后出现,汗出热退,同时伴咳嗽,多为连续性刺激性咳嗽,昼夜不分,多为干咳,间有少量黄白色粘痰,痰较难咳出,患者曾在当地医院及慢病站就诊,行双肺CT:考虑双肺感染性病变;建议查痰或进一步检查。查结核指标无异常。结核抗体(-),PPDAST(-),多次查痰:未找到结核杆菌。予抗炎化痰止咳等治疗,症状无减轻,遂来本院就诊,门诊拟“双肺肺炎”收入本区。患者为家庭主妇,家中无禽畜饲养。平素体健。

查体 辅查

体查:T:38℃ R: 20次/分 P:101次/分 BP:104/67mmHg,神志清楚,皮肤黏膜未见苍白、黄染,未见皮疹、焦痂,无皮下出血点,无伤口。全身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胸廓对称无畸形、无局部膨隆或凹陷。呼吸平稳,节律规则。双侧呼吸动度对称。双肺部叩诊清音。双肺呼吸音粗,双肺未闻及干湿性啰音。

诊断 处理

诊断:肺炎(双侧) 诊疗: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血沉、CRP均偏高,三大常规、降钙素原、风湿三项、风湿八项、抗核抗体、抗双链DNA、肿瘤三项、真菌G试验、输血前三项、血培养、痰培养、消化、泌尿、妇科超声均未见明显异常,13/11胸部CT示1、双肺多发团片状高密度影,范围较前增大,密度较前减低,考虑感染性病变,不除外真菌感染可能。支纤镜检查大致正常支气管树。住院期间予莫西沙星抗感染,患者反复高热,于17/11加用氟康唑抗真菌治疗,患者仍反复高热,复查胸片示双肺多发团片状高密度影,性质待定,考虑感染性病变较前进展。19/11停莫西沙星,改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奥司他韦(19/11-25/11)联合氟康唑继续抗感染治疗,并加用地塞米松(5mg)抗炎治疗,行CT引导下经皮肺组织穿刺活检术,病理结果示间质性肺炎。19/11至22/11均有予地塞米松治疗,患者于19/11开始无再发热,24/11复查胸部CT双肺感染较前吸收。26/11抗真菌药物改用口服伊曲康唑。1/12复查胸部CT右肺及左肺下叶感染治疗后复查,右肺病灶范围较前略有缩小,密度较前稍减低,左肺下叶病灶范围较前稍增大。2/12复查肝功能:ALT 108U/L,AST 55U/L;加强护肝治疗,并改回氟康唑抗真菌治疗。后9/12出院,出院诊断肺炎(双侧)(细菌+真菌),带药伊曲康唑。出院后第二天患者自觉有低热不适,咳嗽增多,后12/12再次因咳嗽发热至我院住院治疗。查CRP98.3mg/L;血沉102mm/h;尿常规:潜血(+);特种蛋白五项:C3 1.82g/L;血常规、大便常规、肝功能、生化常规大致正常。胸部CT示右肺上、下叶及左肺下叶病灶较前增多,范围稍有增大,部分病灶小空洞形成,注意排除真菌感染。入院后予伏立康唑抗真菌治疗。患者反复有发热,最高达39.4℃,伴咳嗽,17/12加用“泰能”(1g,q8h)治疗,仍有高热,18/12复查胸部CT:1、双肺感染较前进展,空洞显示较前不明显;双侧胸膜增厚、粘连;纵隔内多个轻度肿大淋巴结,大致同前。19/12停伏立康唑,加用万古霉素(1g,q12h)联合“泰能”抗感染治疗,考虑不排除血管炎性疾病,予加用地塞米松(10mg)治疗,现患者使用泰能+万古霉素+地塞米松治疗已1周,复查双肺CT: 双肺病灶较前吸收好转。

随访 讨论

随诊+讨论:患者目前考虑机化性肺炎可能性大,现正常继续随诊

发布于 15-12-25 11:01

9 个评论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