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76岁。患者因3天前晨起感双下肢麻木,未引起重视,下午 4 时上厕所时出现双下肢无力,坐位站起不能,需搀扶行走,当时双上肢肌力正常,后患者双下肢无力加重,双下肢无法行走,到当地医院治疗未见好转,逐渐出现双上肢麻木无力,双手末端麻木感明显,并有排尿困难。住院第二天后出现呼吸费力,咳痰困难,为求进一步治疗转入我院治疗。患者起病前2周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患者自发病以来,大便干,小便费力,食欲缺乏,体重无明显减轻。
查体:查体:BP 149/68 mm Hg,神志清楚,言语流利,颅神经查体未见明显异常。四肢肌力 0级,肌张力低,腱反射消失,C3水平以下针刺觉减退,病理征阴性。 辅助检查:胸段及颈段MRI示颈椎退行性变,腰椎穿刺脑脊液压力 260 mm Hg,常规:淡黄色透明,总细胞 410 个,白细胞 8 个;生化检查:Glu 72 mg/dl,Cl 124 mmol/L,蛋白 116 mg/dl;免疫球蛋白:IgG 45.6 mg/dl(正常值0.48~5.86 mg/dl),IgA 18.0 mg/dl(正常值0~0.2 mg/dl),IgM 3.42 mg/dl(正常值0~0.2 mg/dl);脑脊液TORCH(弓形虫、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Ⅱ型单胞病毒)均阴性,抗核抗体谱(-)。肌电图:神经源性损害(轴索损害,运动及感觉纤维均受累)。头颅MRI示脑萎缩。
诊断为吉兰-巴雷综合征。住院期间予人血白蛋白10 g/d×5 d静点及抗感染、营养神经、纠正贫血及营养支持、呼吸机辅助通气等治疗,患者病情逐渐好转,自主呼吸功能恢复,后经过康复治疗30天后患者好转出院。出院时查体:神清语利,双上肢肌力5-级,双下肢近端4-级,远端5-级,双侧病理征阴性。患者可搀扶下行走,后出院回家继续康复训练。
吉兰-巴雷综合征是于1916年由Guillian和Barre两位学者首先报道而得名,是一种最常见的脊神经和周围神经的脱髓鞘疾病。病变累及周围神经髓鞘为主,一般以对称性肢体无力或麻痹为特征,并有腱反射消失及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现象(蛋白增加而无细胞增多)。目前普遍认为吉兰-巴雷综合征主要累及周围神经髓鞘,不累及中枢神经系统。总的来说,吉兰-巴雷综合征的预后相对是好的, 80%的患者可在3~6 个月内完全恢复,4%患者死亡,剩余患者会遗留一定的神经功能障碍。早期特异性诊断对保证良好的预后非常重要。本例患者为76岁的高龄男性,以双下肢麻木无力症状起病,病情进展迅速,出现双上肢无力及呼吸机麻痹,结合脑脊液及肌电图检查结果,最终确诊为吉兰-巴雷综合征,但在早期明确诊断困难,在神经内科急诊医生遇到急性起病的老年患者,出现肢体麻木无力时根据惯性思维往往首先考虑脑血管疾病,且老年人由于颈腰椎病的因素可伴有腱反射减低,传统观点认为在高龄患者中本病发病率较低,容易造成误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