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应用

历经坎坷的女孩——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术后反复胆道感染一例

陈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腹痛 胆道感染 胆总管囊肿

主诉 病史

主诉:胆总管囊肿术后9年,反复上腹痛2年,再发20余天 病史:患者女,17岁。9年前因“先天性胆总管囊肿、肝肿物”于当地医院行“右肝内肿物切除、胆总管囊肿切除+胆肠吻合术”,术后病理示:1.肝肿物符合肝肉芽肿;2.胆总管符合胆总管囊肿。近2年反复上腹部疼痛,2014-4-13在外院行CT示:肝右顶叶条形致密影,胆管结石与肝吸虫虫体鉴别;胆总管结石。行ERCP取石,予乳头括约肌切开,但结石未能取出。2014-8入住我院行MRCP示:胆总管囊肿、胆肠吻合术后改变;胆总管末端盲端呈囊状,内见点状低信号,考虑细小结石。行ERCP取出胆总管残端结石,术后无腹痛。20余天前,再次出现右上腹痛,无畏寒、发热。

查体 辅查

查体:右肋下可见10cm陈旧性瘢痕,腹平软,右上腹轻压痛,无反跳痛,Murphy征可疑阳性,肝区叩痛阳性。 辅查:血常规示:WBC 4.31G/L;NEU% 52.6%,血生化示:CRP 4.9mg/L;ALT 9U/L;TBIL 3.4umol/L,肝吸虫-IgG抗体阴性。MRCP示:胆总管囊肿、胆肠吻合术后改变,左右肝管及上段肝总管扩张;胆总管末端盲端呈囊状,内新见类圆形充盈缺损,考虑结石。全消化道造影:1.考虑胃窦部占位性病变 2.十二指肠壅积症 3.小肠吸收不良。

诊断 处理

诊治经过:2015-1-28行ERCP术示:胆总管下段及主胰管显影,胆总管下段呈囊状扩张,其内未见充盈缺损。考虑诊断为:1.腹痛查因:胆道感染?2.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切除术后 3.胆囊切除术后 4.胆肠吻合术后 5.胆总管主胰管汇合异常。1-30晚,再次右上腹痛,性质同前。查血常规示:WBC 7.92G/L;NEU% 68.6%,血生化示:CRP 0.2mg/L;ProCT 0.325ng/ml;予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抗感染治疗后,患者腹痛较前缓解。肝胆外科会诊表示:胆总管囊肿术后反复发作性腹痛,有再次手术适应症,建议行胆总管残余囊肿切除,重建胆肠吻合术。

随访 讨论

随访:1月后患者再次右上腹痛,入住我院肝胆外科,考虑胆道感染,积极抗感染后明显好转,完善术前准备拟行手术,但麻醉过程中出现过敏性休克,经心肺复苏等抢救后转入ICU,治疗1周后恢复良好出院。 讨论: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又称胆总管扩张症,是以胆总管囊肿或梭状扩张,伴有或不伴有肝内胆管扩张为特点的胆道畸形,是最常见的一种先天性异常,也为先天性肝胆系统囊肿中最多见的一种疾病,治疗主要以手术切除囊肿,并行胆道重建。本例为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术后反复腹痛的患者,ERCP提示胆道吻合口及吻合口肠道显影,考虑之前手术胆总管可能未完全横断,导致反复发生胆道感染。本计划行手术纠正解剖异常,但患者因麻醉出现过敏性休克而无法手术,其治疗成为难题。

发布于 15-08-30 22:59

21 个评论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