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儿,男,11个月。因“发作性点头2个月,加重3天”入院。患者于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点头,最初表现形式为发作性不自主点头,无四肢屈曲,偶有双上肢抱球样发作,一天最多发作17次,多在睡醒时发作,每次发作2-10下,伴有智力、运动发育落后。患儿未行诊疗,3天前病情加重。病程中,患儿无发热、皮疹,无意识及肢体活动障碍。进食睡眠可,二便正常。患儿为足月顺产儿,无宫内窘迫及新生儿出生窒息史。母亲否认遗传病史及癫痫家族史
T36.5℃,P 90次/分,R20次/分,BP90/60mmHg,一般状态良好,心肺腹查体未见异常。专科查体:头围43cm,运动:患儿4个月抬头,5个月时能自主翻身,6个月能独坐,不愿自主爬行,扶持下可站立,但不稳。精细运动:可抓握。四肢肌张力正常。双侧膝反射正常,双侧巴宾斯基征阴性。智力方面:注视、追视可。认识母亲,主动抓握玩具,能逗笑,不会叫“妈妈”。 白细胞计数6×109/L,中性粒细胞0.45,淋巴细胞0.50,血钙、血钠、血钾、血镁、血糖正常,二便常规正常,头部MRI未见异常,24小时动态脑电图提示:在不同步、不对称并有爆发抑制交替倾向的高波幅慢波背景中,混有不规则、多灶性棘、尖与多棘慢波爆发。
婴儿痉挛 治疗具体方案如下:1)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25U,每日1次,大于6小时静脉滴注。待患儿抽搐完全控制后,继续静脉滴注促肾上腺皮质激素2周后,改为15U静脉滴注2周停药,改为泼尼松1-2mg/(kg·d),口服2-3个月。2)静脉滴注大剂量维生素B6(100-150mg),每日1次,疗程2周。3)丙种球蛋白总量2g/kg,分3-5天静脉滴注,每个月静脉滴注1次,共6个月。4)托吡酯逐渐加量至5-10mg/kg抗癫痫治疗,需口服3-5年。
本患儿入院后应用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维生素B6、丙种球蛋白及托吡酯四联疗法以来,同时予对症支持治疗30天出院。在治疗第十天点头样发作完全控制,复查脑电图提示异常,表现为散发尖慢波,未见高峰节律紊乱。家长在家自行康复训练,现已能独立行走,会说3-5个字短句,对治疗效果非常满意。婴儿痉挛是难治性癫痫的一种,需坚持长期治疗。在症状性婴儿痉挛中,76.11%预后不良,原发性或隐源性婴儿痉挛中,有60.18%的病例发作得到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