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应用

国医大师周信有分析《病机十九条》运用(摘要三)。

张医师   张掖市中医医院
卫外失固,风邪中络证 风寒湿痹证
周信有强调,学习病机十九条决不能空谈理论,从概念到概念;而应理论联系实际,立足临床,学以致用。病机十九条概括性很强,实践性也很强。临床一切病症都可运用病机十九条作为指导原则进行辨证施治。例如上述分析“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的病机时,不但从理论上进行阐发,揭示其“自然人体观”的实质,而且还密切联系临床实际,学以致用。 肝风内动所表现的“掉眩”病证,有实风与虚风两种。实风之证,总的来说,是肝阳偏亢,肝气疏泄太过,以致阴不制阳,风阳扰动,阳动风生。 实风一般又可分为两种证型:①外感热炽,热盛动风,风火兼化,而致拘挛抽搐、神志昏愦。此热为本,风为标,治宜针对邪热炽盛,投以苦寒清泄,以治其本,如大青叶、龙胆草、黄芩、黄连等,再酌情辅以甘缓柔润,以柔制刚,缓痉熄风,兼顾其标。②肝失条达,风阳扰动,气血上壅,瘀阻清窍,或气升痰壅,蒙蔽清窍,而致昏仆无识,治宜舒肝解郁,平肝降逆,镇肝熄风。同时,对眩晕昏厥之证,尚须考虑上实下虚的病理特点,重视上病下取,一般宜七分下取,以治其本,三分上取,以治其标,投以育阴潜阳、潜镇降逆之品。虚风之证,总的来说,多为肾阴亏损,肝血不足,阴不涵阳,血不荣筋,阴虚阳亢,阳动风生。 虚风一般又可分为三种证型:①邪热久羁,阴虚风动。②阴虚阳泛,风阳上扰。③血虚生风,肢体震颤。凡此均以虚为本,盛为标,一般均应以治虚为主,兼治其标。治宜滋水涵木,育阴潜阳,柔肝熄风。可见,周信有对经文“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的深刻领会和灵活运用,对痉病和中风的临证思路和用药原则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以上仅以“诸风掉眩,皆属于肝”为例。实际上,周信有对每条病机的剖析都密切联系临床实际,并且融进了其本人丰富的临床经验。 在辨析“诸逆冲上,皆属于火”条文时,周信有非常详尽地介绍了其在临证时对逆气冲上的治疗经验。火盛为什么会导致逆气冲上?这与火热之邪的特性是分不开的。“火曰炎上”,热性急迫,所以火盛则会迫使气机上逆,从而导致呕吐、呃逆、喘急、呕血、衄血等证的发生,在治疗上,不但应重视泻火,而且要辅以降冲,泻火与降冲并用,构成了周信有的用药特点。例如胃之火热盛可致胃气上逆,而引发呕吐、呃逆,治宜泄火降胃,方用大黄黄连泻心汤,以黄连、黄芩泄胃火,大黄降胃逆,或用小柴胡合小陷胸汤或橘皮竹茹汤,均有泻火降胃、利胆止呕之功,可随证加减施用。肺之火热盛,可致肺气上逆,而发生呼吸喘急,治宜泄火降肺,方用麻杏甘石汤以宣肺清热平喘,但因麻杏甘石汤泻火降冲作用不足,可酌加黄芩、知母、瓜蒌、枇杷叶、马兜铃等泻火降肺之品,其效始。 此外,须知胃为燥土,肺为燥金,胃肺火盛、气逆所致之喘急、呕逆,往往易化燥伤阴,引起胃肺阴虚津亏。因此,在泻火降逆的基础上,均需考虑酌加甘寒滋润之品,以滋养胃肺之阴,如沙参、麦冬、玉竹、石斛等。若因火热亢盛,灼伤血络,迫血妄行而致呕血、衄血等上窍出血之症,应治以泻火降冲,凉血止血,方用大黄黄连泻心汤,以大黄推陈出新,泻火降胃,胃气顺则血不上逆而循经,则血自止。以上是周信有对“诸逆冲上,皆属于火”的病机分析与临证用药特点。
发布于 18-03-13 23:44

3 个评论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