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或打开 医联APP 查看完整评论
立即下载
打开APP
女性,34岁;因左额部疼痛10余年,加重10d于2015年8月入院。
查体无明显神经功能缺失与感觉异常。影像学资料:头颅CT平扫加三维重建示左侧额叶一类圆形占位,边界较清晰,其内可见低密度影,CT值约-50~10HU,邻近脑实质与左侧脑室受压移位,右侧脑室额角可见一类圆形脂肪密度病灶,脑沟、脑裂与脑池内散见脂肪密度播散病灶。
MRI平扫+增强示左侧额叶类圆形异常信号影,轮廓尚清楚,T1WI呈中心等低信号为主、周边斑条状高信号的混杂信号,可见散在分布于脑室、脑沟、脑裂与脑池的脂滴,T1WI呈高信号,T2WI信号略有衰减,脂肪抑制序列呈极低信号,在各回波序列图像上与皮下脂肪信号变化同步。全麻下经左侧额外侧入路开颅,术中所见:额下回皮质造瘘,包膜切开后,可见淡黄色奶酪样脂类内容物与少许毛发,可见囊肿与侧脑室之间有2个破口相通,在切除囊肿过程中予棉片保护,防止手术过程中囊肿内容物进入脑室,完全切除囊肿壁后反复生理盐水冲洗,清除瘤腔内残渣,取下棉片,经破裂口予生理盐水反复冲洗脑室。 颅压下降后,暴露视神经,可见视神经上沾有毛发样组织,予清除,并解剖外侧裂,冲洗外侧裂蛛网膜下腔脂粒。病理诊断:皮样囊肿。术后予激素抗炎、预防癫痫等对症处理,术后恢复良好,视力、视野无影响,无发热、癫痫发作等并发症。术后行腰椎穿刺,脑脊液无炎症表现。术后随访2年,复查头颅MRI,未见囊肿复发,蛛网膜下腔脂粒无变化。现病人无头痛不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