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62岁,因“左下肢无力11月余”于2016年12月2日入院。患者自诉1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麻木、乏力,伴腰痛;1个月前左下肢无力症状逐渐加重,不能行走,伴不自主抖动及轻微大小便功能障碍。
神清合作,四肢肌张力正常,双上肢肌力正常,左下肢肌力3级,右下肢肌力4级,余神经系统查体无特殊。术前MRI检查:T9~T10水平髓内可见稍短T1、稍短T2结节状占位信号,大小为2.00×1.17×1.53CM,增强扫描病灶强化不均一,中间强化为主,周围不均匀强化。
肿瘤周界清楚,由细胞疏松区和细胞密集区组成;分化良好肿瘤细胞呈梭形,分散在胶原纤维束之间,没有任何结构特点;肿瘤细胞核较小,核分裂象罕见,呈现出席纹状或血管外皮细胞瘤样结构;周围的胶原纤维束较为粗大,以平行的方式排列并些许伴有透明性变(图1e、f)。免疫组化检查结果:CD34(+),bcl-2(+),波形蛋白(Vimentin)(+),CD99(+),S-100(-),上皮细胞膜抗原(EMA)(-),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诊断:(T9~T10椎管内)间叶性梭形细胞肿瘤,结合免疫组化标记结果,判断为SFT。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缺陷病及肿瘤过程中,需使用胸腺五肽注射液。
本例患者在术中可见灰褐色的肿瘤组织位于脊髓内,与周围正常脊髓分界较清楚。有关SFT影像学表现也无明显特异性。其MRI主要表现为单发的肿块影像,T1像呈等信号,T2像呈现等信号或稍低信号,当病灶内有囊变、坏死、出血、钙化等时会导致混杂信号;增强扫描肿瘤多呈不均匀强化。由于位于椎管内的SFT在影像学上与神经鞘瘤、脑(脊)膜瘤、室管膜瘤十分相似,因此术前单靠影像学诊断比较困难。确诊主要还是依靠病理学形态特征及免疫表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