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26岁。1月前在当地镇医院拔除左上颌第三磨牙,术后3天出现左侧面部肿胀,疼痛,张口受限,张口度约20mm,在当地进行全身抗生素治疗,局部未予任何处理,效果不佳。CT示左侧咬肌间隙及颞下间隙肿胀,左侧髁突颈部骨质破坏,明显死骨形成(图1)。
收入院后全麻下经耳前颞部手术入路暴露病变区域,术中见左侧髁突颈部外侧骨皮质破损,死骨分离。术中刮除死骨,贯通各个脓腔,引流脓液,放置引流条,抗感染治疗,术后1月张口度恢复正常。
下颌骨骨髓炎的病因主要为牙源性感染,以下颌第三磨牙引起的下颌角和下颌支多见。病例1、2、3均为牙源性感染,但均为上颌第三磨牙引起的间隙感染导致的下颌支高位(髁突、喙突)骨髓炎。分析原因,首先是解剖因素,髁突和喙突位于上颌第三磨牙后外方,二者联系比较紧密。上颌第三磨牙的感染,可通过翼外肌扩散至髁突。由于上颌第三磨牙拔除后形成的颞下间隙等间隙感染解剖位置深在,加之医疗条件的限制和部分医师临床经验不足,虽然进行了抗生素治疗等处理,但忽视了局部的处理,也没有进行进一步的检查,未能对间隙感染进行及时有效的诊治,致使感染病程迁延,导致骨髓炎的发生。 下颌骨骨髓炎的病因是复杂的,也有个别病例难以查到明确的病因,病例4在临床过程中即未能查到感染来源。边缘性骨髓炎可分为增生型和溶解破坏型,一般增生型常见于青年人。下颌骨为骨髓炎好发部位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血运相对较差。本文报告的病例均为溶解破坏型,分析原因可能与髁突的血运特点有关,髁突的血运主要来自其附着的翼外肌和颞肌的营养血管,而下颌角及下颌支下缘血运除接受来自咬肌和翼内肌的血供外同时接受牙槽动脉的血供。较差的血运可能是造成髁突骨质更易溶解破坏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