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诉:全身黄染15天 病史: 患者15天前出现全身皮肤及巩膜黄染,无腹痛腹胀,无恶心呕吐,就诊于当地医院,给予抗炎,保肝等治疗,今患者为求进一步治疗来我院,门诊以“梗阻性黄疸”收入院,病来睡眠饮食可,尿色发黄,大便可,体重下降约2kg。
查体:全身皮肤及巩膜黄染,无腹壁静脉曲张,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腹部触之软,无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脾肋下未触及,Murphy's征(-),肝脾肾区无叩痛,移动性浊音(-),肠鸣音6次/分,未闻及高调肠鸣及气过水声,双下肢无水肿。 辅查: 血清学检查总胆红素48.8umol/L, 以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 EUS内镜所见:进镜至十二指肠降部,见十二指肠乳头肿大,表面充血水肿,取组织4块。 超声所见:探头置于十二指肠处扫查,见胆总管全程显示清晰,胆管末端见一中等回声肿块,累及十二指肠乳头,内部回声不均匀,超声切面大小约10mmx20mm,近端胆管扩张,直径约20mm,主胰管扩张,直径约5mm。 提示:胆总管末端中等回声肿块累及十二指肠乳头,考虑占位 CT: 肝脏形态大小正常,表面光滑,各叶比例正常,密度均匀,肝内外胆管明显扩张,胆总管最大直径约3.0cm,胆总管末端截断,局部管壁增厚,近十二指肠乳头可见大小约1.6cm×1.3cm结节,增强扫描明显强化;胆囊增大,壁不厚,内未见异常密度影。胰腺体积减小,可见钙化影,胰管轻微扩张,脾不大。 双肾上腺形态、密度未见异常。双肾体积适中,左肾可见类圆形低密度影,直径约1.1cm,增强未见强化,余肾实质及双侧集尿系形态、密度未见异常。肾周脂肪间隙清晰,与邻近组织分界清楚。 膀胱充盈尚可,膀胱壁未见增厚。子宫及附件未见异常。盆腔肌肉韧带沿正常走行。肠管管壁未见明显增厚。腹、盆腔未见确切肿大淋巴结影。 心脏多发钙化灶。 提示:低位胆道梗阻,胆总管下端占位?请结合临床相关检查。 左肾囊肿。心脏多发钙化灶。请结合临床和相关检查。
诊断: 梗阻性黄疸 胆总管占位 治疗:全麻下手术探查:肝脏轻度於胆改变,未及转移结节,腹壁及盆腔未见癌转移,胰头略增大,切开kocher筋膜,游离十二指肠降段,显露胰头后方,触及胆总管末端2×1cm质硬肿物,界不清,未侵透胰腺,胆囊明显增大,约10×4×35cm,肝总管、胆总管明显扩张,直径约2cm,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Whipple手术), 术中冰冻病理回报十二指肠乳头腺瘤,术后病理回报十二指肠乳头高级别上皮内瘤变。
术后监测引流液淀粉酶,有一过性升高,达8988U/L,很快降至正常,复查腹部CT, 前腹腹见手术瘢痕影,上腹部术后改变,术区散在渗出,肝内胆管内多发积气;胃肠吻合口见高密度吻合器影,吻合口壁未见增厚。 肝脏形态大小正常,各叶比例正常,密度均匀。脾不大。 左肾类圆形低密度影基本同前。 膀胱充盈尚可,膀胱壁未见增厚。子宫及附件区未见异常。盆腔内见液性密度影。按照2005年国际胰瘘小组关于胰瘘定义,本例属于A级胰瘘,但是最近2016年新标准,由于病人并无腹腔积液,发热等表现,所以不再属于术后胰瘘,而是属于生化漏(BL),术后2周左右顺利出院。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是其细胞学和组织结构具有恶性特征的上皮病变,但没有任何浸润间质的证据,包括重度异型增生及原位癌。 此例病人经过Whipple手术,应该会有很好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