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应用

口苦久治不愈一例

罗医师   广州新海医院
慢性浅表性胃炎 浅表性胃炎 胃炎

主诉 病史

黄某某,女,73岁。 主诉:反复口苦1年。 病史:缘患者于1年前饮用中药泡酒(具体药物不详)后开始出现口苦,口中有粘痰感,以晨起时明显,伴腹胀、嗳气、头晕,无腹痛腹泻,无发热寒颤,无气促胸闷,无呕血,无便血,无胸闷胸痛,曾在外院查肝胆B超未见明显异常,查胃镜示“慢性浅表性胃炎”,曾予抑酸护胃、改善胃肠动力药物治疗,胃纳差,睡眠可,大小便调。 既往史:否认有糖尿病、高血压病、冠心病等病史。否认有外伤史、手术史及输血史。否认有药物及食物过敏史。

查体 辅查

查体:T 36.4℃,BP 145/80mmHg。心率74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未见胃肠型、蠕动波及腹壁静脉曲张,未及包块,肝脾肋下未及,肝肾区无叩击痛,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约4次/分。舌暗红苔薄白(见舌象图),脉弦。 辅查:2015.10.15曾在外院查肝胆B超示未见明显异常;查胃镜示“慢性浅表性胃炎”。

诊断 处理

诊断:中医诊断:口苦——少阳枢机不利,胆火内郁证。 西医诊断:慢性浅表性胃炎。 治法:和解少阳、调达枢机、疏肝利胆。一诊处方:柴胡20g,黄芩12g,法夏12g,党参12g,大枣15g,炙甘草6g,生姜3片。3剂水煎服,每天一剂。

随访 讨论

二诊:患者仍诉口苦,口中有粘痰感,腹胀、嗳气,仅头晕稍有好转,胃纳差,睡眠可,大小便调,舌暗红苔薄白,脉弦。疏于处方:柴胡20g,黄芩15g,法夏15g,党参15g,大枣15g,炙甘草6g,砂仁10g(后下),枳壳15g,白芍15g,生姜3片。5剂水煎服,每天一剂。 三诊:患者诉腹胀、嗳气好转,但仍有口苦,口中有粘痰感,胃纳差,睡眠可,大小便调,舌暗红苔薄白腻,脉弦滑。考虑有湿浊之邪,疏于处方:柴胡15g,黄芩15g,藿香10g,厚朴15g,法夏15g,茯苓30g,佩兰10g,薏米30g,陈皮10g,茵陈20g。5剂水煎服,每天一剂。 四诊:患者仍诉口苦,口中有粘痰感,胃纳差,睡眠可,大小便调,舌暗红苔薄白腻,脉弱。考虑为脾虚气滞湿阻,疏于处方:藿香10g,厚朴15g,法夏15g,党参20g,茯苓30g,白术15g,炙甘草6g,薏米30g,陈皮10g。7剂水煎服,每天一剂。 2月后患者因感冒再次前来就诊,问及口苦之疾,患者仍摇头称未见缓解。 讨论:口苦一般与肝是有直接关系的,直接的说肝主疏泄,是指肝脏之功只有疏通气机、畅达全身各部位、促进精血津液的运行输布、脾胃之气的升降、胆汁的分泌排泄以及情志、情绪、情结的舒畅作用。肝气的疏泄作用,调畅全身气机、郁者通、通则畅、使脏腑经络之气的运行畅通无阻。口苦的病因很多,肝失疏泄最为常见,多与情志、情绪、情结等方面有关,一为肝气郁结,疏泄失职。二为情志抑郁,郁怒伤肝所致。三为情结所致常见郁郁寡欢,悲忧欲哭,胸肋、两乳或少腹部位胀痛不舒等症。四为肝气亢逆,或疏泄太过,多为暴怒伤肝,气机紊乱所致。五为肝阳亢盛,日久化火,火迫胆汁妄行上逆于口而苦。此例患者一开始从和解少阳、调达枢机、疏肝利胆入手,未见效果;后来出现湿浊之象,予芳香化湿祛浊之品,仍未见效果;再后来,结合舌脉,考虑为脾虚气滞湿阻,予健脾祛湿、行气化浊之方,口苦之症仍未见缓解。口苦虽为小病,但对于患者来说却是苦不堪言,对于此病例我已经技穷,现请教于各位高手,还望大家多多指教。

发布于 16-04-26 23:21

40 个评论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