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应用

心源性晕厥

邱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 冠心病

主诉 病史

患者男性,59岁,本次主因“反复劳力性胸痛3年,加重3天。”入院。 现病史:患者3年前劳动后出现胸痛不适,位于心前区,呈压迫感,为胀痛,每次持续数分钟,休息后可缓解,未就诊。3天前夜间患者睡梦中突发上述胸痛不适,程度较剧烈,持续约5小时后自行缓解,胸痛发作初伴发晕厥一次,持续1分钟左右转醒,无二便失禁,无肢体抽搐,无双目上视、牙关紧闭,在当地医院就诊,考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给予抗血小板、调脂、抗心肌缺血等对症治疗,病情好转,为求进一步诊治,来我院,门诊以“冠心病”收入院。 起病以来,精神可,睡眠安稳,饮食正常,二便正常,体力轻度下降,体重无明显变化。 既往史:长期大量吸烟,60支/日,未戒烟,否认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病史。

查体 辅查

体格检查: T 36.6℃ R 20次/分 P 60次/分 BP 120/80mmHg,神志清楚,查体合作。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明显干湿性啰音,心律齐,心界不大,心率60次/分,心音有力,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无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 辅助检查: 心电图:术前心电图(18导)、心脏彩超、心肌酶(多次)等见图片 血液分析、尿便常规及潜血、D-Dimer、凝血功能、甲功、肝肾功能、血糖、电解质未见异常,血脂(LDL-C:2.95mmol/l)

诊断 处理

患者入院后复查心电图及心肌酶,心电图无明显变化,心脏超声未提示室壁运动异常,心肌酶水平明显升高,综合患者病史及现有资料,考虑急性非抬高型心肌梗死可能性大,且考虑右冠病变或多支病变可能。 故诊断为:冠心病 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killip I级) 心源性晕厥 治疗:患者诊断明确后,即给予双联抗血小板(拜阿司匹林、波立维)、强化调脂(立普妥40mg qn)、抗心肌缺血、护胃等对症支持治疗,患者病情尚稳定,后安排冠脉造影,结果提示回旋支及右冠严重狭窄性病变,以右冠最为严重,分别于回旋支及右冠植入支架1枚、3枚,患者恢复良好。 PCI术后心电图、冠脉造影报告见下图。

随访 讨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及急性抬高型心肌梗死统称急性冠脉综合征,意义重大,目的之一就是要着重强调三种疾病的不稳定性、转化性及严重性,提醒早期高度重视。目前,国内对急性抬高型心肌梗死的快速处理意识已很明确,然而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在中国处于有些被忽略的地位,存在怠慢或者不予足够重视的问题。而实质上,多数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患者血管病变更为严重,往往存在严重的狭窄、主干病变或者多支病变的可能,对于此类患者,心脏功能尚没有受到重大损害,尽早开通血管意义重大,以避免更大范围心肌的坏死,及时逆转濒死心肌。因此,本例患者入院后我们迅速强化药物治疗,同时入院后第三天即完成冠脉造影检查及PCI术,以免“夜长梦多”。

发布于 16-02-01 22:26

34 个评论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