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 29 岁,G2P1,因发现下腹部剖宫产瘢痕处痛性结节 1 年余入院。患者月经规律偶有痛经。4年前,痛经进行性加重,伴明显肛门坠胀感。后因“左侧卵巢巧克力囊肿”于外院行巧克力囊肿剥除术。术后半年自然妊娠,3年前当地医院行剖宫产术,术中探查双附件外观正常。1年前余外阴触及拇指大痛性结节,月经来潮时结节处疼痛加重,且结节渐增大,于外院行结节剔除术,术中发现肛周处另有一结节,同时剔除,术后病理均为子宫内膜异位病灶,术后未予药物治疗。1年前自扪及剖宫产瘢痕处一痛性结节,约3cm×4cm,另外右腹股沟部亦可触及直径约2cm 结节,月经来潮时结节处疼痛,且痛性结节渐增大,遂收入院。
入院查体: 下腹部可见约8cm 横行瘢痕,愈合良好,切口左上方可及3cm×4cm痛性结节,右腹股沟可及直径2cm痛性结节。妇科检查: 外阴无异常,阴道畅,宫颈正常,子宫中位、正常大小,骶韧带处可触及痛性结节,双侧附件区未及异常包块。
初步诊断: 盆腔外子宫内膜异位症。入院后行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切除术,术中于左下腹病灶表面逐层切开皮下脂肪及切断部分受累腹直肌,肿块与腹直肌及腹膜粘连致密,故切除部分腹膜,切除肿块大小约5cm×5cm×4cm。探查盆腔: 盆腔无明显粘连,子宫正常大小,双侧附件正常,子宫直肠陷窝见多处点状子宫内膜异位病灶,质硬,予病灶烧灼。另取右侧腹股沟肿块表面长约2cm 切口,切除肿块大小约2cm×2cm×2cm。术后病理报告两 处标本均为子宫内膜异位症。
本例患者术中虽然完整切除盆腔外异位病灶,并对盆腔内异位症进行烧灼,但该患者病灶累及盆腔内外多个器官,且多次在不同部位发病,为减少和延缓复发,我们术后给予了6个周期的 GnRHa( 诺雷德3.75mg) 治疗,已随访观察未见复发,目前仍在进一步治疗随访中。对于盆腔外子宫内膜异位症,多数学者认为手术治疗是目前惟一有效的方法,其对药物的反应较差,病灶切除完全术后一般不需要辅助药物治疗,如果病灶未能完全切除或合并盆腔内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等应给予药物治疗,可根据病情给予高效孕激素、口服避孕药或 GnRHa 治疗。文章编号:1005-2216(2012)07-055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