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应用

巨大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

王医师   舟山市普陀区人民医院
急性胆囊炎 胆囊炎 梗阻性黄疸

主诉 病史

主诉:右上腹痛2月余,加重伴皮肤巩膜黄染1周。 病史: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痛,主要位于中上腹,呈间隙性胀痛,夜间腹痛明显,未行任何处理。1周前,腹痛明显加重伴全身皮肤巩膜黄染,陶土样大便,尿色呈深黄色;遂至我院门诊就诊,门诊行腹部CT检查提示:胆总管囊肿可能。为求进一步治疗来门诊拟以“胆总管囊肿”入院.

查体 辅查

查体:全身皮肤巩膜重度黄染,腹部压痛,以中上腹为甚,无反跳痛,右侧肋缘下可扪及一大小约15cm×10cm包块;墨菲征阳性,肝区轻度叩击痛,双肾区无叩击痛,肠鸣音正常。 肝肾功能:ALT 188U/L,AST 136U/L,GGT 448U/L,直接胆红素87.9μmol/L,间接胆红素21.5μmol/L,白蛋白(Alb)40.8g/L。 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125 16.81μ/ml,糖类抗原19-9 22.45 IU/ml,癌胚抗原1.67 ng/ml,甲胎蛋白2.18 ng/ml。 入院后插腹部MR提示:(1)胆总管明显囊柱状扩张、肝总管及左右肝管呈不规则囊样扩张,考虑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合并胆总管感染性病变累及胰头可能;(2)胆囊急性炎症;(3)肝及右肾受压表现;(4)磁共振胰胆管造影示:胆总管呈不规则柱状明显扩张,上下径约为17.4 cm,最大横径约为9.6 cm(图1-3),肝总管及左右肝管呈不规则囊样扩张,继发远端胆管轻度扩张。

诊断 处理

初步诊断:(1)先天性胆总管囊肿;(2)急性胆囊炎;(3)梗阻性黄疸。 治疗经过:全麻下行胆囊切除术、胆总管囊肿切除、肝门部胆管整形、胆肠吻合术和肠肠吻合术。取右肋缘下斜反“L”形切口,术中探查见胆管巨大囊肿,上至肝门部,下至胰腺段,大小约为17cm×10cm,右前叶肝管、右后叶肝管及左肝管均开口于胆管囊肿;胆囊明显肿大,胆囊管开口于胆管囊肿,肝固有动脉紧贴胆管囊肿,术中明确诊断为“I型胆总管囊肿”。遂行胆囊切除术、下端胆总管封闭术,并将上端三支肝管分别整形并列成一大口,将距离Treizs韧带约40cm的空肠提至肝门部行胆管与空肠的端侧吻合(结肠后),再距离吻合口25cm处行空肠侧侧吻合术,于胆肠吻合口及胰腺后方各留置腹腔引流管1根。 住院23天,术后13天治愈出院。

随访 讨论

随访:术后随访半年,患者未出现腹胀及黄疸等。 讨论:对于巨大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术前评估非常重要,腹部B超为首选,磁共振胰胆管造影为诊断金标准。对囊肿的形态、大小、位置,侵及的范围以及与周围组织、器官、血管的关系的定位对手术方式的选择有积极重要的意义。术中要仔细解剖,注意完整剥离囊肿,以免术后复发,甚至癌变,严重影响预后。同时由于囊肿长期的炎症刺激,与周围组织、血管、胰管可形成致密的粘连,分离时不要因为一味追求囊肿彻底切除而损伤周围的血管,尤其是门静脉;如完全切除囊肿有困难,可用电刀灼烧黏膜或者是用酒精、碘伏破坏囊肿的黏膜层而保留纤维层,可减少不必要的出血,降低残余囊肿恶变的可能性。

发布于 15-12-24 21:05

1 个评论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