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患者,女,52岁。 2、因“发现腹部包块1+年,腹痛5天,加重1天”入院。 患者1年余前因行妇科B 超检查发现“盆腔包块”,未引起重视,未予治疗。5天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腹部痉挛性疼痛,逐渐加重,无发热、畏寒、咳嗽咳痰、胸闷、心慌、恶心、呕吐、腹泻、便血、尿频尿急尿痛等不适。2014年8月17日至荆州市中心医院就诊,诊断考虑“1.腹痛待查2.盆腔包块3.肾结石?4.神经纤维瘤”,予以抗感染、解痉等对症支持治疗,昨日患者出现全腹疼痛,今日自觉发热,体温达38°C,不伴畏寒及寒战,建议转上级医院治疗,遂今来我院就诊,门诊以“腹痛原因待查”收入院。 起病以来,精神可,睡眠及饮食欠佳,大小便正常,体力及体重无明显改变。 既往史:否认外伤史,呼吸系统症状:有多年“慢性鼻炎、慢性咽炎”病史。,循环系统症状: 1994年曾患“心肌缺血”,2009年有“房早”病史。,消化系统症状: 无,泌尿系统症状: 无,血液系统症状: 无,内分泌代谢症状: 无,神经精神症状: 无,生殖系统症状: 无, 运动系统症状:无,传染病史: 否认肝炎、结核或其他传染病史, 其它:幼时发现“神经纤维瘤”,其女也有此病,否认手术史,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
查体:T:38.5℃,P:152次/分,R:23次/分,血压:143/79mmHg。神志清楚,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见肿大。心音正常,心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及胸膜摩擦音。腹部膨隆,全腹柔软,压痛和反跳痛阴性,下腹部正中可扪及一约10cm大小的包块,质地较硬。,肝脏肋下未满意触及,脾脏肋下未满意触及,肾脏未触及。移动性浊音阴性。 专科情况:神志清,全身皮肤及巩膜无明显黄染,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全身皮肤可见散在大小不等的瘤体,最大者位于乳房附近,约5cm,形态不规则。肝掌(-),蜘蛛痣(-),心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明显杂音,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罗音,腹软,稍膨隆,肝脾肋下未满意扪及,下腹部正中可扪及一约10cm大小的包块,质地较硬。移动性浊音阴性,双下肢无水肿。 辅助检查:2014-8-18荆州市中心医院 血常规:HCG 99g/l,尿常规及大便常规、凝血功能、甲胎蛋白、大生化:大致正常;输血前检查:均阴性;肿瘤标志物:CA125 39.44U/ml;胸部CT示:1.右肺下叶背段肺大泡2.右肺中叶纤维灶3.胸壁表层及皮下软组织影,神经纤维瘤?盆腔CT示:1.下腹部团块影,考虑肿瘤性病变可能2.左侧附件区类圆形低密度影,考虑卵巢囊肿可能3.少量盆腔积液;胸部正位片示:两肺多发结节影,转移瘤?子宫附件B超示:盆腔实性为主占位性病变。双肾B超示:左肾囊肿。妇科TBS:未见上皮内病变和Ca细胞(轻度炎症)。
诊断:右侧卵巢囊肿蒂扭转;神经纤维瘤 治疗:入院后完善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等检查;给予抗感染、补液、退热等对症支持治疗后行腹腔探查+腹腔粘连松解+盆腔包块切除术 术中陶查:腹腔粘连严重,盆腔包块包膜完整与壁层腹膜,小肠,结肠,网膜和左侧附件粘连致密,包块大小约20*10*6cm大小,质地较韧, 手术记录:1.常规麻醉,消毒,铺巾; 2.其下腹部绕脐正中切口逐层进腹,发现病理如上; 3.分离粘连,游离包块,检查肠管无损伤,包块联合左侧附件一起完整切除; 4.创面止血,检查无出血,放置引流管一根,几丁糖预防肠粘连; 5,逐层关闭腹部各层组织,术毕安返病房。 病检:盆腔:右卵巢)符合单纯性囊肿伴蒂部扭转所致出血性梗死,部分区域见厚壁血管呈血管瘤样增生。同侧输卵管呈慢性炎症改变。 免疫组化染色示:SMA(部分+),HMB45(-),MelanA(-),PCK(-)。
讨论:以往国内认为, 卵巢肿瘤蒂扭转一经确诊应立即手术。术时应在扭转蒂部远端钳夹, 切除肿瘤和扭转的蒂, 钳夹前不可恢复扭转的蒂, 防止血栓脱落进入血循环, 而且认为出血坏死的附件损伤存在不可逆转。这一理论一直是对卵巢囊肿蒂扭转进行附件切除的主要根据, 国外 20 多年前与国内目前对卵巢肿瘤蒂扭转的治疗相同。但是卵巢对于女性的重要性使人们对是否切除扭转的卵巢产生思考。有文献资料回顾了 309例行蒂复位患者及 672 例行附件切除术患者, 表明栓塞发生率 0. 2%, 然而无一例与复位有关, 比较 2 种手术方法的术后病率没有不同, 流行病学显示栓塞发生率与卵巢肿瘤扭转复位无关。近年来, 很多保守性手术的病例无一例发生静脉血栓。如果诊断及时, 附件切除术不是唯一的手术治疗方法, 目前认为过高估计了卵巢肿瘤蒂扭转发生栓塞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