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应用

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一例

曾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淋巴细胞白血病 白血病

主诉 病史

男性患儿,7岁,因“确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6天。”入院。 患儿于2015.7.19因持续发热4天在武汉市儿童医院就诊,完善相关检查(血常规、影像学,骨髓相关检查)后,于2015.7.20骨髓细胞学示ALL;给予头孢替唑、特治星抗感染,护心、护肝支持治疗,患儿入院后第二天起体温正常,并于7.20给予强的松(60㎎/m2)行诱导缓解治疗至今,7.24行静脉港置入,近日患儿一般情况尚可,无发热、咳嗽、呕吐、腹泻等不适;为求进一步诊治,遂转至我院,门诊以“ALL”收入院。 起病以来,患儿精神、食欲、睡眠一般,体重减轻,二便无明显异常。 既往史:2009-2010期间行两次疝气手术

查体 辅查

查体:T:36.6℃,P:85次/分,R:20次/分,BP:100/65mmHg。神志清楚,查体合作,面容急性病容,淋巴结:颈部及腹股沟可触及散在淋巴结,最大约0.5X0.5㎝,质韧,无压痛。心率85次/分,心律齐,心音正常,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视诊:肺部心尖博动未见异常,无异常隆起及凹陷,听诊:肺部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及胸膜摩擦音。腹部外形:腹部外形正常,腹部触诊:全腹柔软,压痛及反跳痛:压痛和反跳痛阴性,包块:腹部未触及包块,肝:肝脏肋下未触及,脾:脾脏肋下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专科情况:贫血貌,全身皮肤未见散在新发出血点,颈部及腹股沟可触及散在淋巴结,最大约0.5X0.5㎝,质韧,无压痛;双侧扁桃体II°肿大,无分泌物覆盖,心肺腹及下肢未见明显异常。 辅助检查:2015.7.20武汉市儿童医院骨髓细胞学示:原始细胞94%,考虑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2015.7.22 WT1表达67.07%,EV11表达61.08%;免疫分型示:原始细胞86%,主要表达HLA-DR,CD10,CD15,CD19,CD22,CD34,CD38,CD123,cCD79a,TdT,部分表达CD33 2015.7.23Ig基因重排示:DH1-6-JH基因不完全重排,及IgK基因重排;TCRB、TCRD重排阳性;

诊断 处理

患儿诊断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明确,已口服强的松一周,血红蛋白及血小板低,给予输注红细胞及血小板支持治疗,行诱导缓解治疗。患儿肝酶升高,给予护肝处理。

随访 讨论

现患者处于化疗抑制期,密切观察化疗反应,择期行骨穿评估化疗效果。 小儿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在儿童肿瘤中非常常见,是指前体B、T或成熟B淋巴细胞发生克隆性异常增殖所致的恶性疾病。ALL占儿童急性白血病的80%,发病率高峰在3岁至7岁之间。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儿童ALL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儿童ALL已成为可以治愈的恶性肿瘤,是当今疗效最好、治愈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性疾病之一。治疗上 按不同危险度分型治疗,采用早期强化疗、后期弱化疗、分阶段、长期规范治疗的方针。治疗程序依次是:诱导缓解治疗、早期强化治疗、巩固治疗、延迟强化治疗和维持治疗,总疗程2.0~2.5年。化疗中最常见的并发症是感染,而且由于病人骨髓抑制,抵抗力低下,感染通常比较凶险,是此类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化疗期间必须严密监测血象,做好个人防护。

发布于 15-08-07 22:01

7 个评论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