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应用

容易误诊的库肯勃瘤

张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卵巢恶性肿瘤

主诉 病史

患者女,45岁,因“发现盆腔巨大肿物1月余”入院,平素月经规律,5-7/28-30天,经量中,色红,无痛经,末次月经2014-4-12。患者1月前无明显诱因自觉下腹部有巨大包块,偶有腹胀,无发热、腹痛,无恶心呕吐,无便血等不适,近期饮食差,小便正常,大便少,一个月内体重下降5kg。10余年前曾行剖宫产1次,孕1产1,否认冶游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等病史,否认家族卵巢肿瘤病史。

查体 辅查

查体:腹部膨隆,腹软。外阴发育正常,阴道通畅,宫颈光滑,正常大小,子宫前位,正常大小,无压痛,双侧附件区可触及肿物,左侧可触及约10cm×10cm大小肿物,右侧可触及约10cm×8cm大小肿物,与附件相连,无压痛,囊实性,活动度可。 辅助检查: CA-199:317 U/ml (0-33U/ml),CA-125:214U/ml(0-16.3U/ml),HE4:46pmol/L,CEA、AFP、HCG 均在正常范围内。血常规、肝肾功能指标未见明显异常。胸片未见明显异常。 腹部B超:宫体前位,大小5.2*4.3*3.8cm,轮廓清,表面光整,肌层回声均匀,宫腔线清。 右侧附件区可见一个大小约10.6*7.8cm的肿块图像,左侧附件区可见一个大小约10.5*10.8cm的肿块图像,呈椭圆形,轮廓模糊,边缘回声不整齐,瘤壁厚薄不均,内部回声强弱不一,呈弥漫发布的杂乱光点,光团,内部可见不规则暗区,后方回声无增强效应,盆腔内可见少量不规则液性暗区,深10MM,CDFI:包块包膜及内部可见较丰富血流信号.

诊断 处理

根据患者病史、查体以及辅助检查,诊断为:盆腔巨大肿物性质待查:卵巢肿瘤? 入院后给予营养支持,于2014-4-27在全麻下行开腹探查术,备卵巢恶性肿瘤减灭术,术中见双侧附件区各有一巨大包块,形态不规则,表面可见乳头,活动度可,切除双侧子宫附件以及双侧附件巨大包块,后行大网膜切除,术中冰冻病理提示:双侧卵巢印戒细胞癌,考虑转移癌可能性大。术中请普外科会诊,探查胃肠道,探查结果显示大部分胃及下端食管萎缩,质硬,考虑肿瘤组织侵犯,告知患者家属,患者家属要求完善相关检查后再行下一步治疗。术中诊断:库肯勃氏瘤。术后石蜡病理提示:双侧卵巢印戒细胞癌转移伴间质细胞增生。患者后转入肿瘤科辅以放化疗。 诊断:库肯勃氏瘤

随访 讨论

术后3天患者出现大量腹水,腹腔引流管持续引流出清亮淡黄色液体,给予补充白蛋白,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 库肯勃瘤早期诊断比较困难,术前确诊率很低,当临床上出现明显原发灶症状及体征时,则多数患者盆腹腔已广泛转移。胃癌是卵巢转移癌常见的原发癌灶,由于胃癌以淋巴道转移为主要方式,即使在胃癌早期阶段亦可发生淋巴道转移。临床资料表明,黏膜内早期胃癌的淋巴转移率为4.0%~5.7%,黏膜下早期胃癌的淋巴转移率达18.9%。因此在胃癌的临床症状之前即可出现转移癌的临床症状及体征,给本病的早期诊断带来一定的困难,容误诊。为提高术前诊断率,应注意下列几点:(1)双侧卵巢实性肿块,生长迅速者;(2)有消化道病史者;(3)消化道检查有异常表现;(4)对女性胃肠道癌患者,术前应妇检,术中应探查双侧卵巢。 该病误诊的原因:①术前诊断有一定困难:当患者仅有腹部或盆腔症状而无胃肠道症状时不易考虑库肯勃瘤。②缺乏对本病的认识:库肯勃瘤的术前诊断主要依赖影像学检查及病史,影像医师需有丰富经验,但本病少见,诊断经验不可能太多。③妇科症状掩盖了胃肠道症状:本组均以盆腔肿瘤收入院,医师的注意力集中在妇科疾病上,特别是无胃肠道症状时,容易忽略胃肠道肿瘤。 卵巢库肯勃瘤的组织学诊断标准为:(1)肿瘤生长在卵巢内;(2)镜下见印戒黏液细胞;(3)卵巢间质伴有肉瘤样浸润。

发布于 15-06-16 22:38

1 个评论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