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糖尿病已成为困扰人们的最常见慢性病之一。有研究显示,将血糖长期控制在理想水平是治疗糖尿病的唯一方法,而血糖降得过低又会引起低血糖,增加风险,因此患者不可避免的需要频繁地检测血糖水平。
而医院往往是人山人海,去医院只检测血糖就显得非常浪费时间和精力,因此更多患者选择使用快速血糖仪在家进行监控。
快速血糖仪是一种携带方便,用血量少的简易仪器。但是其操作简单也带来了一些不能忽视的误差,若受检者或操作者不明其由,则极易对血糖自我监测失去信心。
今天我们来盘点一下血糖测不准的原因有哪些。
采血因素对血糖检测值的影响
1. 消毒水影响

许多糖友太着急,在用酒精消毒后马上采血,这个时候手指上残余的酒精会对试纸的氧化酶产生干扰,而酒精中的水分也会稀释血液,会引起实测血糖浓度偏低。
2. 针刺太浅

有的糖友可能怕疼,采血针刺得太浅,导致采血困难,只流出一丁点血,达不到仪器要求的量,此时已流出的血液中部分血糖可能被氧化,若不及时滴入试纸条,则会产生误差,会导致检测失败或不准。当采血困难时往往会下意识积压手指,这个动作也会导致大量组织液被挤出混入血液中,稀释血液,致使结果偏低。
3. 采血部位

采血的部位要选择末梢血液丰富,方便采集的部位,主要部位有手指、足址、耳垂,避开疼痛敏感区进针。有研究提示:无名指的血糖值更接近静脉血。禁止在静脉输液侧肢体采集血样。
4. 采血方法
采血时要尽量采用自然流出法,采血前让肢体下垂1-2 min。过度的按摩、挤压采血部位,都会影响测量结果。
疾病对血糖的影响
有些疾病会造成末梢血的血糖值出现变化,如红细胞增多症、脱水,低血压、休克等末梢血的血糖值将明显低于静脉血。贫血,血液黏度发生变化,血液内细胞及成分含量异常,如高甘油三酯血症、糖尿病高渗性昏迷等,均会影响末梢血的血糖值。
药物对血糖的影响

药物对血糖的影响非常复杂,糖友往往同时服用多种药物,有研究显示,大量服用维生素C或食用含大量维生素C的食物,会使测得的血糖值偏低。静脉输液时输液侧肢体的末梢血糖值也与静脉血有差异。
心理状态对血糖的影响
采血前应尽量保持安静状态,各种原因引起的紧张、恐惧、焦虑等情绪,都会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引起血糖升高,使检测值不能反映真实的血糖水平。
血糖仪、试纸对血糖检测值的影响
血糖仪因素
血糖仪未定期进行清洁、更换电池、校正,都会影响测得的血糖结果,血糖仪对环境温度、湿度也有一定的要求,理想的环境温度,血糖仪适宜温度10-40℃,湿度20%-80%, 过高、过低以及湿度过大,都会影响检测结果。冬天温度过低时建议在空调下或有暖气的房间里测血糖,也不要将血糖仪放在如暖气片之类温度较高的地方。
试纸因素
试纸的型号一定要与机器的型号相匹配;试纸应保持干燥,存放在阴凉、避光的地方,试纸的理想温度4-30℃,不要放冰箱冷藏室;试纸应在有效期内使用,开启后要及时旋紧,避免污染、受潮;已拿出来的试纸不能再放回到瓶里。
正确的血糖自测方法
(以虹吸式血糖仪为例)
测试要点一
取血要自然流出,轻轻接触虹吸试纸。
要等血糖仪的可滴血的标志出现了才能采血,否则将不能显示结果;刺出血液后,血液在手指上变成一个滴状血珠,轻轻地将手指上的血珠接触试纸条顶端的虹吸口,不要拿手指直接去涂抹,手上带有一些油脂,会影响血糖仪的正确读取。
试纸吸收血液样本以后,不要再去涂抹或再用血滴去接触试纸;拿试纸时,手指不要碰到采血区;采血量的多少也会影响结果,采血要让试纸一次吸饱血,一次就要采集到适量的血,过量或者血量不足都会影响结果。
测试要点二
采血时间要准时。
血液采集的时间对结果也有影响。如空腹血糖是指睡眠状态下不进食、不服药超过8小时所测量的血糖,而且要在早上9点前,如果当晚熬夜但没有吃东西也不能称为空腹血糖。
餐后两小时血糖是指从吃第一口饭时算起的两个小时,检测时间应该在这个时间点上的前后15分钟,太早或者太晚对结果都有影响。
对于血糖不稳定的老年人,要特别注意夜间凌晨两点的血糖,因为人的血糖在这个时候是最低的,对于用药的糖友来说最容易在此时发生低血糖,一旦发现夜间低血糖要及时与医生沟通,必要时需要住院治疗。
测试要点三
血糖仪要定期清洗。
为了保证血糖仪正常准确地工作,要定期用厂家提供的标准葡萄糖液对血糖仪进行校验。如果您的血糖仪可以进行清洗的话,最好定期清洗,清除掉积聚的血液、灰尘或者棉球的绒毛。
需要调码的血糖仪在使用时要注意代码与试纸条代码一致。测试前应核对、调整血糖仪显示的代码与试纸条包装盒上的代码相一致。另外,在试剂保存上,应该注意避光,并且在每次用新一批试纸前都应对血糖仪进行校正。
下载或打开 医联APP 查看完整评论
立即下载
打开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