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是导致永久性残疾最重要的病因,大约10%~20%的卒中患者是大动脉闭塞引起的严重致残性卒中。而目前的动脉再灌注治疗有着高复通率,高良好预后比例以及低并发症发生率的优点,是一项前景光明的治疗选择。
近来,有5项随机对照试验确立了对大血管闭塞的卒中患者进行机械性取栓治疗的地位。JACC对这些试验进行了综述,以下是文章的十大要点。
1. 脑卒中是导致永久性残疾的最重要病因,并且是西方国家导致痴呆的第二大原因,以及第三大致死性疾病。
2. 指导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首要原则是“时间就是大脑”。如果血液灌注可以得到快速重建,一些缺血的脑组织便可以得到挽救。因此,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快速评估尤为重要。
3. 血管内治疗的早期临床试验包括溶栓治疗的颅内管理,以及初代的机械取栓装置的使用。
4. 在新型支架取栓装置出现之前,大量机械取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前瞻性试验结果都是阴性或不确定的。
5. 在2014年12月至2015年4月间,有5项血管内治疗的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结果均为阳性。这些试验和此前试验的主要区别是,新的试验使用了CTA检查来选择近端颅内血管闭塞的患者,并且绝大多数使用的是支架取栓装置。
6. 影像学检查有助于确定颅内血栓目标,并且对可挽救的脑组织范围进行评估。因此,对脑组织及相应的供血血管进行影像学检查,是评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至关重要的一步。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价可以使用CTA或MRI。
7. 如果没有发现大型颅内血管闭塞,则是否进行血管内治疗应当基于患者的临床状况、时间窗(卒中发作内6小时)以及CTA和CT灌注成像标准(存在软脑膜侧支和缺血半暗带)。
8. 支架取栓装置是一种自膨胀的支架样设备,可以完全取回。因此,这类设备结合了促进血运恢复和机械性取栓的优点。临床预后得以改善主要归功于可以快速有效地去除血栓,以及重建血流的可能性。
9. 手术过程中及手术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包括相同血管或其他血管供血区域的远端栓塞、动脉夹层、蛛网膜下腔出血或脑出血。
10.目前的动脉再灌注治疗复通率高,良好预后比例高,并且并发症发生率低。然而,为了达到更好的临床治疗效果,需要由影像学检查来引导患者选择,以及对脑卒中的管理协议进一步优化。
编译自:Papanagiotou P, White CJ. Endovascular Reperfusion Strategies for Acute Stroke. ACC. Feb 05, 2016.
本文转载自医脉通
下载或打开 医联APP 查看完整评论
立即下载
打开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