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86岁,因恶心、呕吐伴消瘦半年余于2014年7月21日入院。入院前半年无明显诱因下出现间歇性恶心、呕吐,每5~6d发作1次,每次持续1d,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及黄绿色胆汁,呕吐后恢复正常,无腹痛、纳差,半年内体质量减轻15kg。 既往无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史。
入院体格检查:消瘦貌,皮肤巩膜无黄染,血压120/70mmHg(1mmHg=0.133kPa),心率72次/min,律齐,两肺呼吸音粗,未及啰音,腹平软,无压痛,肝脾肋下未及,双下肢无水肿。2014年5月25日外院上腹部增强CT示:十二指肠远端近空肠处肠壁局部增厚伴周围淋巴结增大,考虑肿瘤可能大,十二指肠水平段局部受压,十二指肠淤积?2014年6月23日复查上腹部增强CT,提示肝脏多发小低密度灶,肝门部胆管扩张,胰腺萎缩(图1)。小肠CT未见明显异常(图2)。胃镜示浅表性胃炎。
入院后完善各项实验室检査。血常规:Hb100g/L,余正常;尿、粪常规、凝血功能正常。肝功能:总胆汁酸13.8μmol/L,总蛋白53g/L,白蛋白32g/L,球蛋白21g/L,前白蛋白215mg/L,碱性磷酸酶45U/L,γ-谷氨酰转酞酶20U/L,葡萄糖4.9mmol/L。肾功能:尿素7.9mmol/L,肌酐71μmol/L,尿酸78μmol/L。电解质:钾、钠、氯化物、钙、磷、镁、铁均正常。血脂:总胆固醇2.52mmol/L,三酰甘油0.32mmol/L,高密度脂蛋白0.87mmol/L,低密度脂蛋白1.47mmol/L。血清肝炎标志物:抗-HBs 35.64U/L,余均阴性。肿瘤标志物:AFP、CEA、CA19-9、糖类抗原50、糖类抗原72-4均正常。 腹部X线平片(立卧位)未见明显异常。超声检查:肝右叶高回声结节,考虑血管瘤可能,肝质不均,胆囊胆固醇结晶,胰体、脾未见明显异常,门静脉系统、肝静脉系统、脾静脉系统彩色多普勒超声参数未见明显异常,中上腹腹主动脉旁未见明显异常肿大淋巴结。 十二指肠低张钡剂造影:胃、十二指肠及部分小肠内见造影剂影;十二指肠降部扩张,造影剂潴留。钡剂通过十二指肠水平部缓慢,十二指肠于空肠交界处黏膜紊乱,1h后腹部X线平片检查示十二指肠降部扩张,造影剂潴留,考虑十二指肠水平部肠腔狭窄(图3)。经口小肠镜(图4):十二指肠水平部占位(增殖性病灶,绕肠一周,肠腔狭窄)。遂转至外科进行手术治疗,术中见十二指肠、横结肠肝曲与胆囊粘连,肿瘤位于距屈氏韧带约4cm处,侵及肠腔一周,累及浆膜外。切除标本示病灶为溃疡型肿块,大小为5.0cm×1.5cm×0.5cm,切面灰白、质硬,累及肠管一周,浸润管壁全层。肠系膜少量脂肪组织中找到结节样组织2枚,最大径为0.5~1.2cm。 组织病理学诊断:腺癌II~III级,浸润至浆膜外,侵犯神经;肠系膜结节样组织中1枚为淋巴结,见癌转移,另1枚为癌结节(图5)。 术后诊断为十二指肠腺癌。 术后2周出院,出院后随访2个月,患者进食可,无腹胀等不适。
小肠恶性肿瘤约占消化道恶性肿瘤的2%,其中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约占小肠恶性肿瘤的30%在全部十二指肠恶性肿瘤中,位于降部所占比例最大,为60%~89%,而水平部仅占4%~8%。十二指肠降段及乳头周围区肿瘤,常因阻塞乳头开口而造成梗阻性黄疸,体征明显,并且行常规内镜检查时,可见降段乳头区占位病灶,相对容易发现。而十二指肠水平部肿瘤的临床症状多无特异性,早期因不影响食物排空,可仅有餐后腹痛、腹胀,而没有呕吐等肠梗阻报警症状,酷似消化不良,同时因常规内镜检查无法达到水平部,故早期诊断较难。当水平部肿瘤较大,或围绕肠腔一周引起肠腔狭窄时,可表现为腹痛、腹胀、呕吐等症状,或因胃酸排出受阻而在常规部位出现消化性溃疡。患者呕吐症状通常表现为餐后加重,可数天1次,间隔发作,呕吐物含有胆汁样液体,未引起完全性梗阻时可有排便。若肿瘤引起狭窄的部位正好位于肠系膜上动脉下方,则可能因钡餐检查显示“刀切征”,并且合并呕吐、消瘦等症状而误诊为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