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王xx,女性,31岁,因“”间断性头痛2个月于 2017-6-1入院 患者于2017年3月初无明显原因出现头痛,以左颞部为主,呈间断性钝痛,可忍受,触压时明显,未重视,近半月来疼痛仍无明显缓解,于2017年5月15日在当地县医院就诊,行头颅CT示左颞骨肿瘤,于2017年5月20日来我院就诊,门诊行头颅MRI考虑感染性病变,患者再次于5月23日在北京协和医院就诊,考虑嗜酸性肉芽肿,建议手术,患者于今日就诊我科,拟手术治疗,患者自发病以来,精神食欲正常,大小便正常。
查体:T:36.5℃,P:74次/分,R:18次/分,BP:120/76mmHg。意识清楚,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约2.5mm,对光反射灵敏,额纹对称,双耳听力正常,咽反射存在。伸舌无偏斜,颈软,四肢肌张力、肌力正常。Babinski Sign(-),左颞局部压痛阳性。
2017-05-18MRI报左侧颞枕交界区颅骨内板下可见梭形稍长T1长T2信号病变,边界清,大小约1.0×2.3cm,邻近颅板受压变薄;双侧大脑、小脑半球结构对称,脑实质内未见异常信号。各脑室、脑池大小形态正常,双侧脑沟、脑裂无增宽。中线结构居中,幕下小脑、脑干形态信号无异常,矢状面扫描示垂体大小形态无改变。检查结论: 左侧颞枕部脑膜瘤可能大,不除外硬膜外血肿,建议增强扫描
2017-05-20,磁共振增强(MRI)3T诊断所见:左侧颞枕交界区颅骨板障内可见梭形稍长T1长T2信号病变,边界清,大小约1.x2.3cm,增强扫描后可见病灶呈均匀环形强化,邻近硬脑膜呈均匀线样强化;双侧大脑、小脑半球结构对称,脑实质内未见异常信号,增强扫描脑实质未见异常强化灶。各脑室、脑池大小形态正常,双侧脑沟、脑裂无增宽。中线结构居中,幕下小脑、脑干形态信号无异常,矢状面扫描示垂体大小形态无改变。诊断意见:左侧颞枕部颅骨交界区局限骨破坏伴邻近周围软组织轻度肿胀、硬脑膜明显强化结合外院CT片观察考虑:感染性病变以颅骨结核可能性大不除外嗜酸性肉芽肿。
2017-06-03入院后CT左侧颞骨局部板障破坏,边界清楚,范围约6x21mm,其内部密度较均匀,其间似有“死骨”形成,邻近周围软组织轻度肿胀,脑实质轻度受压,脑质密度正常,皮髓质界限清楚,中线结构居中,脑沟、裂、池及脑室系统未见异常。 检查结论:左侧颞骨局限骨破坏 考虑:感染性病变 以左侧颞骨结核可能大,不除外嗜酸性肉芽肿
入院诊断:嗜酸性肉芽肿(颞骨 左) 治疗:患者入院后完善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等常规检查,于2017年6月5日全麻下行颅骨肿瘤切除术后,术中作左颞直切口,长约6cm,常规消毒、铺单,切开头皮、肌肉,牵开器牵开,暴露出颅骨,见颞骨局部菲薄,透明,内外板被红黄色肉芽样组织侵蚀、破坏,咬除坏死骨质至正常边缘,骨窗直径约5cm,并清除肉芽样组织,硬膜局部增生,剥除增生的组织,术野止血满意,逐层缝合肌肉及头皮。手术顺利,术中失血约50ml,未输血,术毕安返病房。术后给予抗感染、止血及支持治疗,伤口按时换药、拆线,患者无明显不适,神清,四肢活动好,术后一周病情痊愈出院。
术后病理诊断: (左侧颞骨)Langerhans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骨嗜酸性肉芽肿。 免疫组化结果:CDla(+),S-100(+),CD68(+),Ki67(10%+),Langerin(+)。
术后CT示病变切除 讨论: 颅骨嗜酸性肉芽肿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全身性骨病。全身除指骨和趾骨外均可被侵犯,但多见于扁平骨,颅骨为好发部位,多数病例为多发,单发于颅骨者预后较佳。有人认为本病属于网状内皮细胞增多症或肉芽肿。也有人认为本病是由于感染引起的一种免疫变态反应性疾病。 此病多发于小儿和青年,男性多于女性。病人常有头痛、低热及体重减轻。颅骨好发于额骨、顶骨及颞骨,而枕骨少见。颅盖都可发现小肿物,逐渐增大。局部可有疼痛,但不剧烈。 实验室检查可发现白细胞总数略增高,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血沉加快。头颅X检查,可见圆形或椭圆形溶骨性破坏,边缘不规则与正常骨分界清楚。此病单发性病变需与结核、骨髓炎和颅骨表皮样囊肿相鉴别,而多发性病变需与骨髓瘤、转移瘤和黄脂瘤病等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