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诉、病史:患者男,农民,74岁,反复咳嗽、咳痰2周”,胸部CT提示左上肺占位性病变,收入呼吸内科。患者入院前2周开始出现咳嗽、咳痰,痰为白色黏痰,未出现发热、消瘦及纳差。1年前体格检查胸部CT可见双上肺陈旧性病灶,左上肺未见占位性病变。有慢性支气管炎病史10年,否认高血压病、糖尿病等其他疾病史。吸烟指数为60。一直居住在当地农村,没有外地居住史。
体格检查:全身皮肤未见异常,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心、肺、腹部未见异常。辅助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及血肿瘤标志物未见异常。头颅MRI示老年性脑组织改变。胸部CT肺窗提示左上肺可见直径约1.5咖的结节,带有长毛刺,周围有纤维条索影,双肺多发性肺大疱 胸部增强 CT纵隔窗提示左上肺小结节。纵隔未见肿大淋巴结。
诊断:原发性肺球孢子菌病 治疗:经患者家属商量同意后行左上肺切除术+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病理结果示左上肺多灶性坏死, 肺组织内多灶性坏死,伴肉芽肿性形成,坏死灶内可见多个球形厚荚膜真考虑球孢子菌感染,术后给予抗感染及支持治疗,同时给予氟康唑0.4 g,静脉滴注,每天一次,14天后改为氟康唑0.2g,2次/d口服。出院后继续服药。一般情况可,无明显咳嗽咳痰,无发热,无胸闷气促。术后2个月复查胸部CT未见新病灶出现。术后3个月患者自行停药。
随访、讨论:粗球孢子菌属双相型,在组织内形成圆形、厚壁、直径为20-80um的小球体,称孢子囊,产生内生孢子,为孢子型;在室温或自然界则形成丝状分 隔菌丝体,产生关节孢子,为关节菌丝型,两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互相转化。关 节孢子具有高度传染性。在流行地区,粗球孢子菌发育生出关节孢子,人吸入带有关节孢子的土壤或灰尘,通过呼吸道引起原发性肺球孢子菌病。肺球孢子菌病为外源性感染,男女均可发病,但男性多于女性,青壮年和室外工作者居多,近年来老年感染者明显增加。印%的患者无临床症状,余40%的患者可表现为流感样症状、肺炎或胸膜炎,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如艾滋病患者可为真菌血症及全身播散。血常规提示白细胞增高,部分患者嗜酸粒细胞高,ESR增快。影像学上表现无特异性,大多表现为结节影,也有多发实变影、浸润影及空洞等,有时可合并纵隔淋巴结肿大和少量胸腔积液,部分患者自愈后X线胸片仍可见局部纤维化或小空洞。本例患者表现为孤立性结节,且有毛刺,从影像学上难以与早期肺癌鉴别。对于曾到过流行地区的患者,影像学表现为双肺多发或孤立性结节时,应考虑到该病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