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5月,以“间断腹泻21天,间断咳嗽16天,肌张力增高1天”为主诉入院。 患儿,21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泻,伴发热,体温37.8℃,于当地医院住院治疗,好转后出院,16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于当地医院儿科重症监护室住院16天,期间有发热,具体温度不详,具体治疗不详,1天前好转出院,当地诊断“重症肺炎”,出院后患儿家属发现患儿肌张力增高,无抽搐,求进一步诊治,门诊以“肌张力增高”为诊断收入我科。患儿病来精神状态一般,吃奶可,睡眠可,二便正常。 个人史:患儿系G1P1,33周早产,顺产,出生体重1.85kg,生后于当地医院住院治疗15天,生后吸氧治疗(具体天数不详),生长发育略迟于同龄儿,疫苗未接种。 既往史:患儿因早产于当地医院住院治疗。2014年9月因“中枢协调功能障碍、心肌损伤”于我科住院治疗。
查体:T 37.2℃、P 110次/分、R 33次/分;神清,状可,呼吸较平稳,无发绀,周身未见皮疹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双瞳孔等大正圆,瞳孔直径 2.0mm,对光反射灵敏、球结膜未见水肿,咽部无充血,扁桃体未见肿大,颈软,双肺闻及湿罗音及少许水泡音;心音有力、律齐、心率130次/分、未闻及杂音,腹软、肝脾未触及肿大,无压痛及反跳痛;四肢末梢温,肌力及肌张力正常,双肱二、三头肌反射正常,双膝腱及跟腱反射正常;布氏征(-),克氏征(-),双巴氏征(-),双掌颏反射(-)。 入院后辅助检查:视频脑电图回报:界限性婴儿脑电图,双侧后头部大量快波,右侧为著,监测期间家长指认不伴异常放电。
胼胝体缺如
胼胝体发育不良大多数为散发性,原因不明。但也有在姐妹中发病和兄弟中发病者,家族发病者呈X-4连锁隐性发病。 其临床症状、体征与合并的其他脑畸形有关,因为先天性胼胝体发育不全或缺如的本身一般不产生症状。在成人患者中,用复杂的心理测定检查方法,可发现两半球问的信息传递有轻微障碍。新生儿或婴幼儿患者可表现为球形头、眼距过宽和巨脑畸形,多在怀疑脑积水行CT扫描检查时,才发现有胼胝体发育不良或缺如的特征性图象。可出现智力轻度低下或轻度视觉障碍或交叉触觉定位障碍。严重者可出现精神发育迟缓和癫痫。因脑积水可发生颅内压增高。婴儿常呈痉挛状态及锥体束征。X-4性联遗传者,其特点为生后数小时有癫痫发作,并出现严重的发育迟缓。 CT和MRI的表现有: (1)纵裂接近三脑室前部(胚胎期纵裂与透明隔间腔相通,以后被胼胝体嘴封闭,若嘴不发育则纵裂与透明隔间腔相通,直达三脑室前部。嘴部发育最晚,无论胼胝体发育不全或不发育均累及胼胝体嘴部。所以纵裂与三室前部相通是最常见的表现。 (2)胼胝体全部或部分缺如,部分缺如往往发生于胼胝体压部。海马,前或后连合缺如。 (3)侧脑室前角向外移位,侧脑室内侧缘有凹陷的压迹。原因是原先连接两侧半球的前部胼胝体缺如,那些本来横向连接两侧半球的纤维现在呈纵向排列,位于侧脑室内缘,压迫侧脑室,形成压迹。畸形的两侧脑室前角彼此分离,形成蝙蝠翼状。 (4)侧脑室体分离,相互平行,主要见于横断面图象上,可能是轻度胼胝体发育不全仅有的表现。 (5)胼胝体压部缺如,使侧室三角区扩大。 (6)大脑半球内侧面的脑沟呈放射状排列(在矢状面图像上)。 (7)海马发育低下,导致侧室颞角扩大。深部白质发育不良也是侧室扩大的原因。 (8)第三脑室位置升高,并呈囊状扩张,使两侧大脑内静脉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