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应用

皮肤鳞状细胞癌 1 例

谢医师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溃疡 鳞状细胞癌

主诉 病史

患者男,75 岁。面部红斑、 破溃伴疼痛 4 个月。4 个月前,患者的右侧颧部出现直径约 0. 5cm 的红斑, 轻度隆起, 并伴有轻微触痛,3 个半月前行冷冻治疗( 诊断不详) , 但皮疹逐渐扩大,直径约 2cm,表面破溃, 伴有明显触痛, 以“皮肤感染” 外用抗生素药膏治疗无效。既往史: 患高血压 3 年, 血压控制尚可,否认砷接触史和肿瘤家族史。

查体 辅查

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情况: 右侧颧部见直径约 2cm 的红色扁平斑块, 界不清, 其中心有直径约 1cm 的糜烂面, 无明显渗出, 周缘红肿, 触诊有浸润感,触痛明显。实验室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也未发现其他部位出现肿瘤转移灶。

诊断 处理

组织病理示: 绝大部分标本上方表皮缺失,溃疡形成; 溃疡边缘少量表皮残留, 呈轻度增生、 细胞间水肿、 未见日光角化改变; 真皮内上皮样细胞浸润性生长, 呈团块及条索样浸润于胶原束间, 浸润细胞大小较一致, 可见少数核分裂,真皮淋巴为主炎细胞浸润, 伴有浆细胞; 符合中低分化鳞状细胞癌,Broders 分级Ⅲ ~ Ⅳ级( 图 1) 。于肿瘤医院行全麻下皮肤鳞癌扩大切除术,术中冰冻切片组织病理汇报为侧切缘及基底切缘未见癌,病理诊断为中低分化鳞状细胞癌。术后随访1 年,无复发。

随访 讨论

我国每年均有皮肤鳞状细胞癌的报道, 其发病与紫外线、砷接触、 皮肤病变等因素有关,50 ~ 60 岁为本病的发病高峰期,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临床表现为增生肿物或溃疡。有报道本病在文化程度低或体力劳动者中发病率较高,本文统计的病例提及教育和职业背景者较少,建议在临床医生在工作中要完善个人史内容, 以便于职业相关性的统计分析。纳入的报告中有两例为放射科医生,其长期暴露于放射线中,2 ~ 3 年内发生了鳞状细胞癌d国内有回顾性文献报道 5 年里 11 例日光性角化病并皮肤鳞状细胞癌的患者,但没有同期所有皮肤鳞状细胞癌患者中日光性角化病发生情况的资料; 55 例老年皮肤鳞状细胞癌患者中 2 例的癌前疾病为日光性角化病, 病理未再提及日光性角化病情况, 还有回顾性文献是把二者作为独立疾病进行统计分析; 建议以后的皮肤鳞状细胞癌报道中完善日光性角化病发生情况的资料。

发布于 15-05-18 15:47

11 个评论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