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宫颈绒毛管状腺癌

患者于2年前因宫颈绒毛管状腺癌行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双附件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术中见:宫颈3.5*3.5厘米菜花样肿物,浸润全肌层,累及左侧穹窿。术后石蜡病理:宫颈绒毛管状腺癌,浸润肌壁>1/2,累及内膜;阴道断端和宫旁未见特殊;各组淋巴结反应性增生。术后行放疗28个疗程,定期复查,3个月前复查胸部CT提示双肺新发非钙化小结节,部分空洞形成,转移瘤?患者知情拒绝穿刺等进一步诊断,现3个月后复查胸CT提示:双肺多发非钙化小结节较前略增多、增大,部分空洞形成,转移瘤?
查体:外阴发育正常,阴道畅,粘膜无充血。阴道断端愈合良好,盆腔空虚,未及明显包块。
3个月前胸部CT提示双肺新发非钙化小结节,部分空洞形成,转移瘤?复查胸CT提示:双肺多发非钙化小结节较前略增多、增大,部分空洞形成,转移瘤?
宫颈绒毛管状腺癌IIa1期术后 双肺结节(转移瘤?)
治疗:进一步放疗治疗。
宫颈绒毛管状腺癌是宫颈癌中少见的组织病理学类型,是宫颈腺癌分化及愈后较好的一种亚型。发病率约占宫颈腺癌的3.7% ~4.8%。多发于年轻生育期女性,也可见于绝经后女性,均发病年龄 33 ~45 岁,临床表现多无特异性,主要表现为阴道不规则流血、性交时出血或阴道分泌物异常。其预后与临床期别及病理学类型相关 ,与其他类型宫颈癌比较,预后较好。其术后复发率低,约 0. 40% ,常见复发部位为阴道残端及直肠旁区,也可见于肝脏及腹壁等远处复发。初次手术时有淋巴结转移、肿瘤细胞的高度异型性及伴随分化类型差的宫颈癌是复发的高危因素。对复发患者给予手术、放疗或同步放化疗,可取得良好的无瘤生存期。




宫颈绒毛管状腺癌多发生于年轻患者,与HPV感染有关
早期患者首选手术,术后积极巩固治疗。晚期患者以控制癌细胞扩散延长患者生命为治疗目的,建议中医中药保守治疗,控制病情稳定
宫颈绒毛管状腺癌这种病理类型一般比较少见,本身患者的早期肿瘤包块比较大,目前发生的全身转移,建议还是进一步做放化疗同时治疗前需要先明确诊断。
宫颈绒毛管状腺癌确实较为少见,它的临床治疗方法还是与其他类型的宫颈癌大致相同的,并且预后较其他类型稍好,但是治疗后还是不要放松警惕,要定期随访
应该是转移瘤了。所以选择了放疗。不知道第一次手术后有没有辅助放疗或者化疗呢?预后会不会好一点?
学习了
谢谢分享
学习
谢谢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