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应用

血管迷走性晕厥病例1例

心脏内科
黄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主诉 病史

患者男,52岁,主因反复胸闷、心悸伴晕厥5月余,再发3天入院。

患者于5月余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心悸,伴全身冷汗、全身无力、皮肤青紫,并出现晕厥,持续约一分钟,失去意识、大小便失禁,后患者逐渐清醒,自行服用“葡萄糖”后正常,未予继续处理。1月前患者再次出现胸闷、心悸伴晕厥,持续约3分钟,伴全身冷汗、全身无力、坐卧不安、饥饿感,无意识模糊、大小便失禁,遂就诊珠海中山大学五院急诊,查血常规、血生化、cTnI、C肽、胰岛素、心电图、颅脑CT无特殊,心脏彩超示:主动脉硬化,左室舒张功能轻度减低。双侧椎+颈动脉彩超示:双侧颈动脉粥样硬化,右侧颈动脉钙化斑块形成。患者症状逐渐好转,未予特殊处理。3天患者再次出现胸闷、心悸,无晕厥,来我院急诊查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缓,50次/分。现为进一步诊治收入我科。自起病以来,患者无诉胸痛,无黑矇,无气促或呼吸困难,无四肢麻木、感觉减退,无恶心、呕吐,无天旋地转感,精神、睡眠可,胃纳差,二便如常,体重无明显改变。

平素身体健康状况良好,有高血压10年余,最高150/110mmHg,予氨氯地平+缬沙坦治疗,血压控制可。有反流性食管炎,一直予抑酸护胃治疗,效果不佳。否认糖尿病,否认冠心病。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否认外伤、手术、输血史,对“ 青霉素”过敏(皮试+),否认食物过敏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出生并长大于原籍,无长期外地居住史。否认疫区、疫水接触史,否认特殊化学品及放射性物质接触史。已戒烟酒多年,性病冶游史不详。

已婚已育

母亲曾患“心脏病”(具体不详) ,否认家族遗传病传染病等类似疾病史

查体 复查

T:36.8℃ P:50次/分 R:20次/分 BP:120/69mmHg,双肺呼吸音清,双肺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叩诊心界不大,听诊心率:50次/分,律齐,心音有力,各心脏听诊区未闻及杂音。双下肢无水肿。生理反射正常,病理反射未引出。

入院心电图:窦性心动过缓,心率:50次/分。

2015年11月30日:珠海中山大学五院急诊,查血常规、血生化、cTnI、C肽、胰岛素、心电图、脑电图、经颅多普勒超声、颅脑CT无特殊。心脏彩超示:主动脉硬化,左室舒张功能轻度减低。双侧椎+颈动脉彩超示:双侧颈动脉粥样硬化,右侧颈动脉钙化斑块形成。双侧椎动脉无特殊。

诊断 治疗

初步诊断: 1.晕厥查因:心源性晕厥?

2.高血压3级 高危组

3.反流性食管炎

进一步检查:三大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甲功、肿瘤标志物、脑电图未见异常。OGTT:餐后2h血糖11.5mmol/l(随后监测动态血糖改变未见明显低血糖现象)。头颅MRA示:1.脑内散在小缺血灶。2.枕大池右侧蛛网膜囊肿。3.脑MRA未见异常。4.颈MRA示:左侧椎动脉V1段迂曲。5.右侧上颌窦、双侧筛窦炎。超声心动图:主动脉增宽 彩色多普勒未见明显异常左心室收缩及舒张功能正常。心脏彩超:主动脉增宽 彩色多普勒未见明显异常左心室收缩及舒张功能正常。胸部CT未见异常。

入院后行冠脉造影提示:术中所见:冠脉呈右冠优势型,右冠未见明显狭窄,左主干无狭窄,左前降支未见明显狭窄,回旋支未见明显狭窄。

随即行心电生理检查未见异常(心室S1S1 500见室房分离,S1S2 见递减传导;CS S1S2刺激未见A2V跳跃,S1S1,S1S2,S1S2S3,未诱发PSVT,burst,未诱发心律失常,静滴异丙肾上素时显示窦性心动过速与患者平时症状一致),入院全程心电监测未见异常。

神经内科会诊:诊断:1、反射性晕厥2、惊恐发作。建议:1、避免诱因;2、一旦出现晕厥先兆即平卧;3、心理疏导,必要时予来士普5mg QM 一周转至来士普10mg QM治疗;4、神经科门诊心理科会诊。

直立倾斜试验:阳性

最后诊断:1.晕厥查因:血管迷走性晕厥可能性大

2.高血压3级 高危组

3.反流性食管炎

4.2型糖尿病

治疗:除降压、调脂、稳定斑块外,给予适当BB阻滞剂。

随访 处理

讨论:一、晕厥常见的原因有:1.自主神经调节失常,血管舒缩障碍,血管迷走性晕厥,2.心源性脑缺血,3.脑血管疾病,4.其他

如低血糖、重度贫血及过度换气者。

二、如果血管迷走性晕厥发作表现典型,单纯通过病史(包括旁观者的观察)就可以确定诊断。然而,临床中遇到的情况往往是头晕以及相似症状而并不“典型”,甚至连经验丰富的病史采集者也不能确定诊断。此外,还有很多病例(特别是老年人或幼儿)不能提供准确的病史。这些病例中的一部分人没有可靠病史可能是因为患者缺乏洞察力,或者由于先兆事件而出现逆行性遗忘(特别是老年人)。对于这些病例来说,直立倾斜试验作为一种颇有价值的工具逐渐被广泛接受,而被用来评价患者是否容易发作血管迷走性晕厥,可检查静脉血管是否正常。

三、直立倾斜试验阳性的判断:

1型—混合型:晕厥时心率减慢,但心室率不<40bpm,或心率<40bpm的时间<10s,伴或不伴<3s的心脏停搏。心率减慢之前出现血压下降。

2A型:无停搏的心脏抑制型。心率下降,心室率<40bpm并持续10s以上,但无>3s的心脏停搏,心率减慢之前出现血压下降。

2B型:伴停搏的心脏抑制型。心脏停搏时间>3s。心率减慢的同时或之前出现血压下降。

3型—血管减压型:在晕厥时,心率从峰值下降<10%。

特例1—变时功能不良:在倾斜试验过程中心率没有增快(较倾斜前心率增加<10%)。

特例2—心率过度增快:在直立体位起始时以及晕厥前的整个过程心率异常增快(>130bpm)。

相似病例推荐
血管迷走性晕厥
2017-07-22阅读量:2135
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
2019-07-02阅读量:1719
血管迷走性晕厥
2019-12-09阅读量:835
5评论最早评论
    贺小丽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很少见的病例,学习了,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是指各种刺激通过迷走神经介导反射,从而导致内脏和肌肉小血管扩张及心动过缓,周边血管突然扩张,静脉血液回流心脏减少,使心...查看全部

    2016-02-18 13:59
    黄海鹏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该病例比较复杂,患者意识丧失伴有心悸胸闷,心率异常,很容易让人考虑到心源性脑病。以前没见过类似病例,当作学习了

    2016-02-18 16:06
    杨帆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在这里学习了,感谢分享。目前治疗上除了心理疏导,加上抗抑郁惊恐类神经药物的使用,好像还没有其他更有效的方法。来士普的1-2周内有较明显的不良...查看全部

    2016-02-19 11:24
    翟志永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血管迷走性晕厥最常见。另外,发病时也要注意立即查血糖,糖尿病患者发作性低血糖也不少见。

    2016-02-20 07:22
    周楚莹
    南方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学写了,原来临床对于晕厥病人还可以有这方面考虑,但要确诊确实比较难,要先排除器质性疾病,如心源性的,低血糖等,对于此类病人,可以配合β受体阻滞剂治疗

    2016-02-29 22:30
没有更多数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