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应用

肝硬化门脉高压胃病特异性表现

大外科
付医师
贵州省人民医院
主诉 病史

主诉:黑便13年

病史:患者男,45岁,主因间断黑便13年加重1天入院。患者13年前无明显诱因间断出现黑便,曾因消化道出血先后6次入院。8年前行食管静脉套扎。同年因再次出血行贲门血管离断术及脾切除术。5年前行胃镜检查可见食管静脉曲张(2-3度),门脉高压性胃病,此后每天服用兰索拉唑30mg,未接受抗病毒治疗。人院前1 d无明显诱因H{现黑便3次,黑便不成形,总量大约800 g左右,伴头晕心慌,不伴呕血、腹痛,遂就诊于我院。患者曾有乙肝后肝硬化病史15年。

查体 复查

查体:未见明显异常。

辅助检查:血常规示白细胞4.2xIOVL,血红蛋白148 g/L,血小板195X109/L。乙肝病毒核酸定量

(HBV—DNA)<1 000拷贝。腹部B超示肝硬化,脾大,胃镜示食管静脉曲张2度,门脉高压性胃病,胃底及胃体多发息肉

诊断 治疗

诊断:消化道出血、肝硬化、胃息肉

处理:入院后给予奥美拉唑40 mg,2次/d静脉抑酸治疗,奥曲肽降低门脉压力治疗,胃息肉部分进行胃镜下电切除,术后未见出血,息肉的病理活检可见弥漫的充血,静脉管腔的增宽,毛细血管的增多,患者病情好转出院

随访 处理

随访:随访中得知,患者停用埃索美拉唑1周后,又出现了呕血,6 h后行紧急胃镜检查发现胃腔内充满新鲜血液,未见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表现,考虑仍为门脉高压性胃病所致。再次给予奥曲肽降低门脉压力处理,5 d后停用,患者好转后出院。

讨论:门脉高压性胃病(PHG)是肝硬化非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病因之一。通常认为其可能与门脉压力的增高有关,从而造成胃黏膜的血供重新分布。PHG病理特征表现为胃黏膜微循环的改变,主要有明显的充血,毛细血管及前毛细血管的扩张,动静脉交通支的增多和血管壁的纤维化增厚。

相似病例推荐
肝硬化门脉高压胃病特异表现一例
2015-06-14阅读量:1881
门脉高压性胃病病例1例
2018-10-12阅读量:1802
肝硬化门脉高压症
2017-10-25阅读量:1528
0评论最早评论
    没有更多数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