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斑息肉病
患者男性,33岁,因腹部反复发作性疼痛3年,加重半年伴黑便入院。既往无结核等传染病和手术史。
查体:面颊部、口唇及手掌和指趾末端可见多个褐色或棕色色素斑(图1、2),不凸起于皮肤表面,直径0.5-4mm,形状不规则。下腹部压痛,可触及活动性一10cm x5cm x3cm包块。
诊断:术前:不完全性肠梗阻
术后病理诊断:Peutz-Jeghers综合征(PJS)
治疗:行剖腹探查术发现结肠多发性息肉,以结肠末端最为明显。
病理检查:肠管一段,长45cm。满布大小不等的息肉状物数10枚(图3),最小者如针尖大小,最大者直径4.5cm。息肉基底较宽,充血水肿,部分表面有糜烂。镜检:肠小凹上皮显著增生,凹陷延长较深,腺上皮附在来自粘膜肌层的分支状平滑肌束所形成的中心轴上(图4)。部分腺体深陷,伴萎缩或囊性变。
讨论:黑斑息肉病又称Peutz-Jeghers息肉,可以发生在胃、小肠和结肠,最多见于PJS患者,但孤立性Peutz-Jeghers息肉也可以发生。该息肉常见平滑肌成分与腺体混杂、缠绕,随着反复出现的扭转和梗死,腺上皮可被陷入粘膜肌层一下,甚至嵌入肠壁延伸到浆膜。PJS是一种少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以消化道错构瘤性息肉和皮肤粘膜、肢端色素沉着为特征。目前尚未发现PJS中发生恶性黑色素瘤的报道。在治疗上,内镜技术的发展也为监测和清楚该病变提供了有效治疗,当出现梗阻或发生恶变时应行手术治疗。
该病来皮肤科就诊都是以唇部出现黑子为主诉,出现肠道症状较少。
谢谢分享病例,这种黑斑息肉病以前只在教科书上见过。这应该是有遗传性疾病,常见家族性发作,可以问下家族史。
感谢分享!黑斑息肉病也有部分患者不出现皮肤粘膜的黑斑表现,需要与其他的消化道息肉病相鉴别。该病发现时应及时治疗,以免发生恶变,一般情况下会选择内镜下切除。
谢谢分享,以前在消化内科见过一例该病,后来转到胃肠外科手术治疗了。不知道黑斑和息肉哪种恶变的可能性更大呢
PJ综合征有明显的家族史,一旦确诊,应积极手术治疗,此外,还应建议其亲属行肠镜检查,以预防之后出现恶变。
确实是一种少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应该及时手术治疗。而且要定期复查,避免复发。
黑斑息肉病是一种少见的家族遗传性疾病,遗传方式为单基因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男女均可发病. 黑斑病属于遗传病,就现在的医学条件,无法根治,唯一能做的是:如有息肉,早...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