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应用
狮面,瘤型麻风1例
皮肤性病科
戴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主诉 病史
患者,男,57 岁。皮肤弥漫性浸润伴左手感觉消失7年。
查体 复查
查体:患者面部多个结节状增生皮损,弥漫为丘疹,额,耳,鼻及唇部尤甚。脸部左侧肌无力,眉毛及睫毛脱落。尺骨及胫骨后侧神经肿大。皮肤涂片作 Ziehl–Neelsen 法染色,结果显示为耐酸性杆菌感染。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进行麻风分枝杆菌特异性酚糖酯ⅠIgM 抗体筛选检测,结果显示为高度阳性。
诊断 治疗
诊断:瘤型麻风。患者经多药治疗,并添加强的松治疗 5 个月。多药治疗 9 个月后,皮肤浸润及左眼睑无力症状有所改善。
随访 处理
多杆菌麻风病的标准疗程为 12 个月,但此患者的无细胞免疫性极化形式的麻风病需经 24 个月治疗方可痊愈。另外无免疫反应性麻风的特征为无免疫应答,神经损害逐渐显现并伴随高水平的神经感染。
相似病例推荐
瘤型麻风 1 例
2016-01-19阅读量:3547
瘤型麻风一例
2017-05-07阅读量:2972
瘤型麻风误诊
2020-02-12阅读量:2371
共2评论最早评论
王雪莲
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0
感谢病例分享,第一次见到这么典型的以皮肤瘤型损害为主的麻风病。
2015-07-15 10:44
张阳
沧州市中心医院
0
谢谢分享,麻风病的治疗氨苯砜为首选,本病历使用多药治疗,效果较好。
2015-07-17 03:26
没有更多数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