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巨大肿物1例
患者男,48岁。20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饱胀不适,伴隐痛。门诊超声提示“右肝占位”。遂以“右肝肿瘤”收入院。
患者有30年的石匠工作史。
体格检查:体温正常,无消瘦、乏力,皮肤巩膜无黄染,上腹未及肿块,肝肋下3指,脾未扪及。
实验室检查:肿瘤指标正常;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e抗体(HBeAb)、乙肝病毒核心抗体(HBcAb)均阳性;。碱性磷酸酶(ALP)521.5 U/L。谷氨酰转肽酶(GGT)180 U/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85 U/L。
超声检查示右肝内见12.7cm×12.2 cm的实质性肿块(图1)。边界清,无声晕,内部回声强弱不均。低机械指数成像技术下SonoVue超声造影显示动脉期10 s时肿块大部分迅速增强,高于同期肝实质,25 s后大部分消退(图2)。低于同期肝实质,提示恶性病变(肝癌)。
腹部CT示肝增大,右叶一巨大肿块(图3),大小约9.8 cm×13.2 cm。CT提示肝恶性肿瘤,首先考虑肝细胞性肝癌伴淋巴结转移,伴肺部转移,矽肺待排。
临床诊断:原发性肝细胞癌,伴两肺转移,腹部、纵膈淋巴结转移;乙型肝炎;早期肝硬化;右肝动脉变异。
手术所见:肝色泽暗红。肝包膜光整,表面无结节,质地柔软,肝右叶一肿块大小约14 cm×12 cm,有包膜,质地中等,压之不缩小,表面血管轻度扩张,肿块内呈灰白色为主,肝右侧与侧腹膜广泛粘连,肝十二指肠韧带及腹主动脉旁多枚淋巴结肿大。质软。
病理结果:镜下细胞呈梭形,略旱编织状排列,大量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嗜酸粒细胞等浸润,纤维组织增生,内有大片状炎性坏死灶,肿块与肝之间有纤维包膜分隔。
肝炎性假瘤(inflammatory pseudotumor of the liver,IPL)是各种致病因子引起的肝局部组织炎性细胞浸润和纤维组织增生为病理特征的肿瘤样病变。1953年由Pack等首次报道,是少见的肝占位性病变,以往临床误诊率高达90%以上。近年来随着影像诊断技术的不断进步,国内外报道IPL的文献逐年增多。IPL发病原因尚未明确,一般认为可能与细菌感染、免疫反应、寄生虫、结核、工业粉尘等有关。
学习了,想问下,这种炎性假瘤复发概率高吗?如果是右后叶的肿瘤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吗?射频可以吗?
一起学习,复发率比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