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应用

颌下腺淋巴上皮癌

肿瘤科
赵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主诉 病史

患者女性,57岁,因”右颌下包块5年余”入院。5年前无意中发现右颌F蚕豆大小包块,无明显疼痛等不适。近半年包块缓慢增大,于外院行穿刺细胞学检查,考虑为: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

查体 复查

右侧颌下腺区可及6cmx3 cm肿物,表面不规则,质地中等,界不清,动度差,无明显触痛。鼻腔,咽部未见异常。颈部未触及明显肿大淋巴结。右颌下区彩超:右侧颌下腺内可见5.3 cm×2 7cm×3.0 cm低回声区,形态欠规则,界限不清 晰,内部回声分布不规则。穿刺细胞学检查:鼻咽癌转移可能性大(低分化鳞癌)。

诊断 治疗

初步诊断:①右颌下腺肿物性质待查:②多形性腺瘤恶变? 治疗:在全麻下行颌下腺及肿物切除术。完整切除肿物,术中见其约5cm×3 cm大小,包膜不完整。剖开肿块为灰白色.质地较软,部分区域可见少量液化区。

随访 处理

术后病理诊断;(右颌F腺)淋巴上皮癌(图1);免疫组化:癌 细胞PCK(+),P63(+),cK5右(+),SMA(一);组化染色:PAS(一)。于术后3周行放射治疗,原发灶放射剂量为“1Gy。随访5年,患者术区未见明显包块,颈部未及明显肿大淋巴结。 涎腺淋巴上皮癌发病率低,其发病原因尚未完全明确。大量文献指出与EB病毒感染、自身免疫、地域位置相关。有些学者“21认为良性上皮病中的上皮肌上皮成分恶变形成淋巴上皮癌。但更多学者认为LEC为原发性恶性肿瘤,大多数患者病程较短,且病理切片观察 并未发现良性淋巴上皮病变成分…1。在临床上,淋巴上皮癌属罕见恶性肿瘤,因此充分认识其临床表现、病理特征、治疗方式可有效防止误诊的发生。(引自J Clin Stomatol,April,2012,Vol.28.No.4 )

相似病例推荐
颌下腺淋巴上皮癌
2015-06-15阅读量:8649
淋巴上皮病变
2020-01-04阅读量:3271
颌下腺淋巴上皮癌
2015-06-15阅读量:1498
0评论最早评论
    没有更多数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