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多项研究报道显示,我国骨质疏松患病人数超过9000万。发生骨质疏松不仅会使患者出现疼痛等影响生活质量的症状,还容易在不知不觉中发生脆性骨折。而骨质疏松女性与男性发病比例为3.4∶1。因此,女性更应重视骨骼保健。
女性一生经历月经初潮、妊娠、哺乳、围绝经期和绝经期。不同的生理时期,随体内雌激素水平的变化,骨量也发生改变,女性生命最成熟期(30~35岁)骨组织总量最高,35岁至围绝经期骨量逐渐流失,绝经后进入骨的快速丢失期,以致发生骨质疏松。
一项3万例20~93岁城乡居民的骨质疏松流行病学研究数据表明,以下因素与女性骨质疏松关系密切。
月经初潮
月经初潮是女性发育成熟的重要特征,是成熟女性生理周期的开始。研究表明,初潮越早,人体内雌激素水平越早接近成年人水平,骨骼发育越好,月经初潮晚则影响骨量的储备。
妊娠哺乳
妊娠哺乳期使母体中的钙向胎儿转移,孕妇和产妇钙的摄入不足及哺乳均造成骨量的流失。
绝经年龄
绝经年龄是女性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显著下降的时间窗。绝经越早,骨量丢失越早。绝经年限越长,骨量丢失越多。女性一生将丢失骨总量的50%左右。绝经后骨质疏松不仅出现骨痛和生活质量的下降,而且常在不知不觉中发生脆性骨折。因此,女性的4个生理时期不容忽视。
女性应自我管理
女性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经常参加体育活动,注意饮食营养均衡,多补充含钙丰富的牛奶和海产品等。妊娠哺乳期女性应科学补钙。
围绝经期女性应在医生指导下应用雌激素或雌激素受体调节剂,防止雌激素水平下降造成的骨量快速丢失。绝经期女性每年应进行一次骨密度检查。
为数不少的女性认为补钙可以防治骨质疏松,其实单纯补钙远不能满足女性各生理期骨代谢的需求,可应用含有锌、赖氨酸等成分的复合补钙制剂,锌元素可以协同细胞因子调节骨细胞的代谢,可降低骨丢失,赖氨酸可以有效的促进钙在肠道的吸收,保证体内钙质得到充分吸收和利用,可很大程度保持骨量。
下载或打开 医联APP 查看完整评论
立即下载
打开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