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肠扭转一般是指一段肠襻沿着其系膜的长轴旋转而造成肠梗阻。扭转发生后肠襻两端均受压迫而形成闭襻性肠梗阻,同时肠系膜血管受压形成绞窄性肠梗阻,扭转肠襻很快发生血循环障碍,闭襻的肠腔又高度膨胀,容易造成肠穿孔和急性腹膜炎。肠扭转的发生需要一定的条件,归纳起来主要与下列3个因素有关。
(一)解剖因素
1.肠管游离并有较大活动度。
2.肠系膜较长。
3.肠系膜根部固定、狭窄。
如先天性中肠旋转不良,肠系膜未与后腹膜固定,小肠悬挂于系膜上,易发生小肠扭转;盲肠扭转的发生常与盲肠的异常活动性有关,后者主要是由于右侧腹膜壁的盲肠和升结肠系膜的异常发育,Wolfer等从125例尸检结果中发现11%的人存在盲肠异常活动。乙状结肠冗长,而其系膜根部较窄,使得乙状结肠成为肠扭转的好发部位;小儿回盲部及小肠系膜比较游离是继发性肠扭转多见于小儿的一个重要原因;另外腹腔手术术后发生的粘连也可引起肠系膜狭窄扭曲而发生肠扭转,随着经济的发展,原发性肠扭转有下降趋势,继发性肠扭转,尤其是术后粘连继发的肠扭转有上升趋势,Roggo等报道为66%。
(二)物理因素
肠管内容物充盈、肠襻重量增加,均易发生肠扭转。如便秘病人肠腔内大量堆积的粪便,蛔虫团、肠道肿瘤、憩室及先天性巨结肠等可使肠襻重量增加,在上述重力因素基础上易发生肠扭转。又如饱餐后大量食物进入近端空肠,肠管因重力作用坠入左下腹,使得远程回肠上升至右上腹,形成顺时针扭转。
(三)机械因素
体位的突然改变,肠蠕动的增强均可引起肠扭转,前者如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时身体前屈,后者如暴饮暴食,肠腔内蛔虫刺激等。
下载或打开 医联APP 查看完整评论
立即下载
打开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