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药品
痛风急性发作期主要是以缓解症状为主,药物选择方面多使用短期药物治疗,与长期用药控制痛风发作的用药不一样。痛风急性发作期和慢性痛风药物治疗有着明确区分,需诊断明确后使用,严格遵医嘱。
1.短期药物:使用最大剂量,用于短期治疗,阻止痛风发作,之后随症状消退而降低剂量。
(1)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吲哚美辛等,用以缓解疼痛,减轻炎症,但是注意不可使用阿司匹林。
(2)秋水仙碱:可减少尿酸结晶的沉积,减轻炎症反应,止痛。使用期间注意定期检测肝肾功能。
(3)皮质类固醇:用于对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或秋水仙碱无效的患者。
2.长期药物:用于降低血尿酸水平,减少发作频率,降低发作严重程度,不可在痛风急性发作期使用,否则疼痛等症状会更加严重。
(1)促尿酸排泄药:如丙磺舒、苯溴马隆等药物,可降尿酸。但是需要注意定期检查肝肾功能。
(2)抑制尿酸生成药:如别嘌醇、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等,使体内尿酸生成减少。
(3)秋水仙碱:可在服用降尿酸药物的最初几个月内同时服用,可预防症状复发。
治疗手段
治疗痛风最新的最佳方案:药物+非药物综合规范化治疗。坚持规范化治疗,就能逐渐减少痛风发作,直至不再发作痛风,最终逆转和治愈痛风。
综合规范化治疗由六个方面组成:
1.非药物治疗:管住嘴、迈开腿、控制体重、多饮水
(1)管住嘴:控制饮食可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降尿酸,预防痛风急性发作。
(2)迈开腿:坚持适量运动,比较适宜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运动量要适中,控制心率为:170—年龄(有氧运动最大适宜心率)。
(3)控体重:使体重达标,可有效预防痛风的发生。超重或肥胖就应该减轻体重,应循序渐进,否则容易导致酮症或痛风急性发作。
(4)多饮水:每日饮水量2000~3000ml,增加尿酸排泄。以水、碱性矿泉水、果汁等为好,不推荐浓茶、咖啡、碳酸饮料。
2.碱化尿液
碱化尿液可使尿酸结石溶解。常用的碱化尿液药物为碳酸氢钠。此药对胃刺激比较大,可间断性服用,不建议长期连续服用。
3.积极治疗与血尿酸升高相关的代谢性危险因素
2006年欧洲抗风湿联盟关于痛风防治建议中强调,积极控制高血脂症、高血压、高血糖、肥胖和戒烟,是痛风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4.避免应用使血尿酸升高的药物
有些药物会导致血尿酸升高,应避免使用。常见会导致血尿酸升高的药物有:阿司匹林(大于2g/d)、利尿剂、环孢素、他克莫司、左旋多巴、吡嗪酰胺、乙胺丁醇等。
对于需服用利尿剂且合并高血尿酸症的患者,避免应用噻嗪类利尿剂,同时碱化尿液、多饮水,保持每日尿量在2000ml以上。对于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选噻嗪类利尿剂以外的降压药物。
5.使用合适的药物,把血尿酸控制到目标值
当患者出现以下任意一种情况:高尿酸血症、痛风急性发作1次以上、痛风石形成、慢性持续性痛风关节炎、尿酸性肾石病、肾功能受损、发作时关节液中MSUM微结晶时,应用抑制尿酸生成药和促尿酸排泄药,控制血尿酸浓度。
血尿酸控制在血清饱和浓度之下,而不是达到正常值即可,血尿酸 >400μmol/L,仅仅减慢了进展而不能逆转病情。用药应当谨慎,用药后要注意观察,发现异常及时停药,积极治疗,避免发生药物不良反应。
6.自我管理和定期复查
自我管理和定期复查是痛风规范治疗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是提高治疗效果,改善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
下载或打开 医联APP 查看完整评论
立即下载
打开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