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应用

引起便血的原因和十大疾病

刘医师   山西杏花汾酒集团公司职工医院
急性胃炎 十二指肠溃疡 败血症
便血一般见于下消化道出血,特别是结肠与直肠的出血,但偶尔可见上消化道出血。便血的颜色取决于消化道出血的部位、出血量与血液在肠道停留的时间。便血伴有皮肤、黏膜或其他器官出血现象者,多见于血液系统疾病及其他全身性疾病。如白血病、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 引起便血的原因有哪些? 引起便血的原因有全身性疾病和消化道疾病两大类,消化道疾病又包括上消化道疾病和下消化道疾病。 1. 全身性疾病 (1)血液系统疾病:如原发或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友病及各种原因所致的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      (2)维生素缺乏症:维生素K、维生素C缺乏症等。      (3)急性传染病:流行性出血热、暴发性肝炎、伤寒、副伤寒、斑疹伤寒、副霍乱、细菌性痢疾、钩端螺旋体病、新生儿败血症等。      (4)寄生虫病:钩虫、血吸虫、恙虫病及阿米巴痢疾等。      (5)食物过敏:如牛奶蛋白过敏。      (6)中毒:植物中毒、化学毒物、尿毒症等。      (7)结缔组织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及结节性多动脉炎等。      (8)药物不良反应:最常见的为止痛药,如阿司匹林、吲哚美辛(消炎痛)、吡罗昔康(炎痛喜康)、布洛芬等。 2. 上消化道疾病 (1)食管疾病: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食管炎、食管癌等。 (2)胃十二指肠、胆道疾病: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胃炎、胆道出血、肿瘤出血等。 3. 下消化道疾病      (1)肛门疾病:痔、肛裂、肛瘘等。     (2)直肠疾病:直肠炎症(溃疡性大肠炎、放射性直肠炎等)、直肠肿瘤(癌、类癌、乳头状腺瘤、息肉等)、直肠损伤(异物、刺伤、坚硬粪块擦伤、器械和活组织检查致损伤等)。      (3)结肠疾病:感染与寄生虫(细菌性痢疾、阿米巴肠病、血吸虫病等),炎症(溃疡性大肠炎、克罗恩病、放射性结肠炎、结肠憩室炎和憩室溃疡等),肿瘤(结肠癌、恶性淋巴瘤、平滑肌瘤、纤维肉瘤等)。     (4)小肠疾病:感染(伤寒与副伤寒等),炎症(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克罗恩病、憩室炎及憩室溃疡),肿瘤(恶性淋巴瘤、癌、平滑肌肉瘤、血管瘤等)。 PS:引起便血的十大疾病 (1)痔核或肛裂、肛瘘  血色一般为鲜红,且与粪便不相混,也不含有黏液,表现为大便后滴鲜血,尤在硬结大便时更易发生。   (2)细菌性痢疾  大便常为脓血样,每次量不多,常伴有里急后重感;慢性期为间断性发作的黏液、脓血便。    (3)阿米巴痢疾  大便多呈果酱样,或呈暗红色,量较多,常伴有脓性黏液,患者多有发热、腹胀、腹痛及里急后重表现。    (4)血吸虫病  有疫水接触史,常表现为慢性腹泻,大便呈脓血样或为大便带血。    (5)溃疡性结肠炎  发作期有腹痛、腹泻,常伴有里急后重。大便一般为黏液脓血样便,重者可为血水样便。    (6)肠套叠  排出黏液血便,常不含大便。    (7)直肠癌  患有慢性腹泻或有反复发作的黏液脓血样便,伴有里急后重,经一般抗炎等治疗无效时,应考虑有直肠癌的可能。    (8)结肠癌  大便变细,粪便伴有黏液脓血时应疑及结肠癌的可能,少数患者可仅表现为固定性的腹部疼痛。    (9)直肠、结肠息肉  直肠、乙状结肠或降结肠息肉时,表现为大便外附有新鲜血液,血液与粪便不相混为其特点。 (10)胃癌、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糜烂性胃炎等,全部或部分粪便多为柏油样。
发布于 18-11-26 15:22

0 个评论

暂无评论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