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应用

“破伤风针”要这样打,才有效!

孟医师   成都金牛区交大路诊所
结肠穿孔 肠穿孔 休克
“破伤风针”要这样打,才有效! 兰世亭  生活处处有“惊喜”,偶尔总会一不小心被刮伤、割伤、擦伤、扎伤等,但当遭遇这些外伤时,为了预防破伤风,是否都需要打破伤风针?又该打哪一种才合适?它们究竟有什么区别呢? 一、如何区别破伤风类毒素、抗毒素、免疫球蛋白? 1.破伤风类毒素(TT、破伤风疫苗)   破伤风类毒素,即我们常说的“破伤风疫苗”,是基于破伤风致病物质:破伤风痉挛毒素(破伤风梭菌在厌氧环境中产生)——经脱毒工艺加工处理后制成的,本身并无毒性,初次接种于人体后能在1~2周左右产生抗体,并维持体内破伤风抗体血清浓度在较高水平。按免疫程序于4~8周后,半年至一年后接种,完成基础免疫程序,这样人体能够产生长达10~15年的免疫力,但不能产生终身免疫,仍然需定期强化免疫。   因此,即使按计划打疫苗,仍建议根据情况进行定期加强免疫,以获得持久的预防破伤风的效果。 2.破伤风抗毒素(TAT) TAT即使用破伤风疫苗免疫马等动物后获得的抗血清类制品,临床应用史已超过半个世纪。TAT含有特异性抗体,具有中和破伤风毒素的作用,其疗效肯定、价格便宜,至今仍是临床广泛应用的防治破伤风的有效药物,但是TAT 只能中和游离的破伤风毒素,对已与神经细胞结合的毒素没有中和作用。因此,临床上应根据患者的伤口和病情尽可能早应用,必要时可重复使用或再给予局部注射。   然而,TAT不良反应较多,包括过敏性休克、血清病和发热反应等,尤其是过敏反应,其发生率高达 5%~30%,其中致死率约为1/10000,过去甚至有专家认为注射 TAT 的危险性比破伤风本身还大,故许多国家目前已经禁用TAT,但我国目前仍较常用。   3.人破伤风免疫球蛋白(HTIG) HTIG是预防破伤风的新型免疫制品,具有效价高、半衰期长(3~4周)和过敏反应少的特点,可用于对 TAT 过敏者。目前,国际上已普遍采用 HTIG 替代 TAT。HTIG适用于过敏体质、TAT皮试阳性及年老体弱患者,但因其制备工艺要求高、售价贵,临床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 二、如何区别主动免疫与被动免疫 1.主动免疫 接种疫苗属于人工主动免疫,是用人工接种的方法给机体输入抗原性物质(菌苗、疫苗、类毒素),刺激机体主动产生特异性免疫力,主要用于疾病的特异性预防。其特点是产效慢、疗效长。从未接受过疫苗免疫的病人需要连续注射 3 剂才可以达到足够的抗体滴度。 2.被动免疫 注射抗体属于人工被动免疫,指给机体注射含特异性抗体的免疫血清或其他细胞免疫制剂,使机体立即获得特异性免疫力,主要用于治疗或紧急预防,例如,输注TAT或HTIG。其特点是产效快、疗效短。TAT免疫作用时间一般只有2~4天,而HTIG一般为2~3周。 三、常见误区 误区1: 创伤后一律注射TAT或HTIG 在许多医院,当患者就诊时只要是外伤,甚至只是轻微擦伤,无论其是否进行过主动免疫,一律应用 TAT 或 TIG 进行被动免疫。   这样不仅使有限的医疗资源造成巨大浪费,还增加了TAT相关过敏反应等的医疗风险。如前文所述,按时接种疫苗可在一定时期使人体产生很好的预防破伤风效果。只有未经过主动免疫且伤口污染严重者,才需选择TAT或HTIG等被动免疫方案。 误区2: TAT 或 HTIG 在外伤后24小时内注射才有效 一些患者觉得应该在外伤后 24小时内应用TAT 或 TIG,否则无效,甚至某些医疗单位对外伤超过24小时的患者,拒绝再给予被动免疫预防。   其实,破伤风感染后发病的潜伏期为1~2周,根据其发病机制,伤后 24小时之内甚至稍晚一些注射TAT或HTIG,一般都能起到良好的预防作用。但强调应尽早进行预防。   误区3: 该应用被动免疫时却不应用 对于某些非外伤性的损伤,如肛周脓肿、结肠穿孔等,一线医生常较少考虑到其有破伤风杆菌感染的可能。其实,大量破伤风杆菌存在于人的肠道内,并随粪便排出体外,故肠穿孔等可造成腹腔及手术切口污染机会大大增加。若病史较长、污染严重,术后可能发生切口的破伤风杆菌感染。因此,若该患者未行破伤风主动免疫或年老体弱并罹患该类疾病,建议适当应用被动免疫。 误区 4: 进行被动免疫后就不会患破伤风 TAT能中和破伤风杆菌释放的外毒素,但对该菌的生长繁殖及释放毒素均无影响。TAT作用时间较短,半衰期为5~7天,最短10~14小时,反复注射则消失得更快,最多2~3天就失去作用,而破伤风的潜伏期通常为1~2周,故在潜伏期内TAT已失去有效浓度。   被动免疫给体内带来的抗体一般只能持续2~3周,此后抗体水平下降,身体不再受到保护。因此一次TAT或HTIG的应用,并不能给人体带来对破伤风杆菌的持久免疫力,而是主要依靠主动免疫,可长期保持体内较高的破伤风外毒素抗体滴度水平。 四、外伤后该如何预防破伤风 受到外伤后,该打什么针?这主要与伤口情况和既往破伤风免疫情况相关(如下图所示)。   伤口主要分为三类: 1. 清洁伤口 位于身体细菌定植较少的区域,并且在伤后立即得到处理的简单伤口(如刀片割伤)。 2. 不洁伤口 位于身体细菌定植较多的区域(如腋窝、腹股沟及会阴等),或超过 6 小时未处理的简单伤口(感染机会增加)。 3. 污染伤口 被黏土或粪便污染,或者已经感染的伤口,包括被污物、有机泥土(沼泽或丛林的土壤)、粪便或唾液污染(如动物或人咬伤)的伤口,含有坏死组织的伤口(如坏死或坏疽)、火器伤、冻伤、烧伤等。   目前,我国破伤风免疫策略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我国青少年、成年人、孕妇等人群体内的破伤风抗体血清浓度呈现出不断下降的趋势。   不正确地预防破伤风,不仅预防效果差,而且造成医疗资源的巨大浪费,同时也让患者及医生承担巨大的医疗风险。因此,正确认识并掌握破伤风的预防方法事关重大。
发布于 18-10-19 06:19

0 个评论

暂无评论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