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应用

美国医学生来中国医院实习后,看傻了……

郭医师   丰城矿务局总医院
昏迷
最近刚看完《人间世》纪录片,感动于里面闪烁的人间真情的同时,心里亦感到沉甸甸的,思绪又回到了还在医学院时候的事。 因为是在美国学的医,我的临床经验也基本在美国。第一次以医生身份接触国内医院,是在耶鲁医学院的第三年夏天,我有机会到国内一家大型三甲教学医院交流实习。 一个月时间,我看到学到很多,更感受到国内与美国医疗文化的不同。下面我与大家聊聊实习的所见所感,也算给自己做一个总结留念。 人多,烟民多 在国外呆久了,回国的第一个感受自然就是“人多”,这点在医院里就更明显了。 挂号大厅总是排满了长队,门诊处总是人群簇拥。电梯也永远是满载,医院虽然有一个专门的职工电梯,但没人守规矩,所以跟常规电梯一样满载。比较奇特的是,电梯里常有一个专门开关电梯的人。感觉浪费了一个宝贵空间。由于是炎热的夏天,人贴着人,空气里经常会有奇怪的气味。在勉强坚持坐了几次电梯后,我还是决定每天爬楼到17层,就当锻炼身体。 相比之下,我在美国真是被惯坏了。医院大厅像宾馆大堂,电梯如果有2/3 空间被占用了,就算拥挤,这显然是在国内享受不到的“奢侈”。 开始走楼梯后,我发现了一个热闹的新天地——每个楼层都有吸烟的病人或家属。按规则来说医院里是禁烟的,但没人管。所以我每天走楼梯时又多了个任务,就是碰到吸烟的人就劝他们不要抽烟。 只需短短几句话,大多数人会不好意思地笑,然后把烟抛在地上用脚熄灭。但也有相当一部分人嘴上说好但接着抽的。还有少数人就直接当我是空气,不予理睬。这样的故事每天在重复,吸烟的人也不见少。医院里况且如此,可想中国烟民的队伍有多庞大。 在美国,医院里是严禁吸烟的,如果发现你在医院走廊或楼梯里吸烟,一定会触发烟火警报,如果被人看到,也是肯定要被“请”出医院的,弄不好来个罚款什么的。这点上美国人很守规矩,没有看到过这样的情况。 医疗团队和教学的差异 我实习所在的医疗团队是个很融洽的大家庭。带队的老师是个有智慧又接地气的乐天派,清早会带着大家在小小的医生办公室里做广播体操,她自嘲这是她唯一的运动时间。由于我在的缘故,还每天排出15分钟时间让我教大家一些英文医学术语。团队里有住院医、医学院学生,还有别的医院来进修的医生。不同的背景,相仿的年龄,大家交流起来也很开心。 在教学医院带队方面,国内与美国很不同的是查房时下级医生只负责汇报数据,主治医生会给出方案然后下面执行。而在美国的医学院和住院医培训系统里,下级医生或医学院学生不但要收集整理数据,而且要给出治疗方案并说明理由,然后由上级医生来给出评论或建议。 同时在美国上下级医生之间有更多的交流,下级医生也可以随时提问或提出不同意见,没有太多拘束。这点在国内不多见,一般是主治医生在那儿说,其他人埋头记重点。 我所接触到的国内医学院学生都是一群特别上进、特别能吃苦的孩子。他们在医院见习,每天是最早到医院查病房,晚上也是很晚才回宿舍。一周也就休息半天到一天,晚上还经常有课。 我在那儿认识了一个医学院女生,她工作学习十分刻苦,但我印象最深的还是这样一件事:她负责的一个病人由于病况不好,转入了重危病房,有一天我看见她坐在那个昏迷不醒的病人床前边查看数据边抹泪,让人动容。 实习期间我所遇见的医学院的学生都有着颗治病救人的赤诚之心,这让我很感动又有些惊讶,特别是听多了关于医患关系的负面消息之后。我觉得在国内这样紧张的医患环境下还能选择学医并坚持在第一线做医生实在太不容易,我们应当珍惜。 医生的安全 记得那时在医院里,天天会听到一些医生被病人打骂的事情,似乎都算不上是新闻。当时刚有一个消息出来,是一个医生被病人追砍最后被迫跳楼身亡。第二天早会的时候,科主任把所有人召集起来,苦口婆心地再三强调,一定要避免和病人或家属有冲突。 这样压抑恶劣的工作环境,在美国是非常不可思议的。美国的医院里,当偶尔碰到有言语或行为暴力倾向的病人或家属时,医院会启动一套紧急机制,比如我所在的医院就叫“Code Grey” (灰色警报),来快速调动保安到事发处,保护医患人员,事后还可能追究肇事人的法律责任。 有几次我在门诊时碰到情绪激动的病人,感觉不太安全时,就叫来保安在门口站着(stand-by)。如果病人失控,保安可以进来干涉。如果需要,把病人“请”出医院。医生也会在医疗档案里留下警告,以提醒以后给这个病人看病的医生。但是美国对医院暴力又有些矫枉过正,比如有个急症室的保安在混乱中把一个服了苯丙安(一种兴奋剂)导致行为失控的年轻人开枪打成了重伤,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争议。 病人的隐私 另一点国内医院和美国医院很不同的是对病人隐私的处理。我实习所在的医院通常一个病房里有4-6个病床,医生查房到一个病床前和病人及家属交代病情和方案,其他病床的病人和家属也会在那儿听着,有的别床家属甚至凑过来旁听,但病人似乎也不介意。门诊就更甚,当医生在给一个病人看病时,后面排着的几个病人很多会围在医生桌前,一边焦急地等待轮到自己,一边听着这个病人的情况。 美国的医院对病人隐私很重视,门诊一定是关上门一对一的,查房时即使没有独立病房,也一定用帘子围起来。而且如果病人不愿意让亲属或家人知道病情,医生就不能把这些透露给他们。这点上医生根据法律只能遵循病人的意愿。 美国对病人隐私的保障很严格。有人甚至因此失去了工作。举一个身边的例子,我所在的医院经常会有名人出入,有一次一位名人被送到我们医院救治,有些没有直接参与治疗的医生护士因为好奇到电子医疗系统里去看那个病人的信息,有些仅仅是看这个病人的住院位置,并没有进一步看病史记录。被发现后,共有30多人因此收到处分甚至丢掉了工作。 还有一个不同之处,就是在国内医院,家属只能在特定时间进入重危病房探视,大多数时候家属等在重危病房外面,希望在门开关的瞬间看到里面的亲人,或者看到医生能问一下病情。美国的重危病房一般允许24小时探访,只需登记一下即可。这样无疑更人性化,特别很多在重危病房临死的病人,这可能是他们和家人最后告别的机会。但是,由于国内的重危病房通常不是单隔单间,实行起来可能会比较困难。 中国和美国的医疗现状有很多不同,这跟文化、政策、法制和资源分配都有关系。其实在美国行医,医患矛盾也是一个每天要面对的话题,但是有比较完善的法律和安全的保障。国内的医患关系渐处水深火热之中,如何缓解,是个庞大的课题,而谁也没有简单答案。 我看到的只是一个小小缩影,把这些经历感受写出来,希望能与读者产生一点共鸣,一点启发。
发布于 18-09-13 08:41

0 个评论

暂无评论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