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应用

冬病夏治的理论渊源,和治疗方法

樊医师   陕西省中医医院
肺燥肠热,络伤咳血证
冬病夏治是经典中医理论“不治已病,治未病”在临床的具体运用,它体现了中医学的整体观念和经络学说的精髓,有着悠久的历史。冬病夏治以中医“天人相应”“治未病”“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等理论及经络学说为理论指导,在夏季腠理疏松时采用“中药内服、药膏外敷”的方法,以缓解或治愈冬季易发疾病。《素问·四气调神论》有云“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 春夏之季,人体阳气升发,腠理开泄,气血容易趋向于表,因而精气易于外泄而不内守,故宜养阳,使阳气充沛,固护阴精,使之藏而勿泄,以助生化之能;秋冬之季,阳气收藏,阴气渐长,阴精收敛于内,不宜外泄,故当养阴,以顺应“收藏”之令,以助春夏生发有备。         肺系之咳喘病具有冬季易发或加重,夏季缓解的典型特征。咳喘病的发生,与肺、脾、肾三脏气虚以及痰饮内伏有关。正如清代著名医家张志聪所言:“春夏阳盛于外而虚于内,故当养其内虚之阳;秋冬阴盛于外而虚于内,故当养其内虚之阴”。因此,可以在夏季机体阳气内虚之时,进行冬病夏治,遵循“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的原则,采用内服结合穴位外敷之法,使阳气旺盛,阴精内守,从而达到了在寒冷季节减少发作甚或不再发作的目的。  多数人眼中的冬病夏治往往只是去医院贴块膏药,实际上冬病夏治包括穴位贴敷、内服中药、穴位注射、灸法、拔罐刮痧、饮食疗法等多种方法。冬病夏治具体的内容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选择在三伏天期间,阳气旺盛之时,采用辛温香燥之药物,取其同气相求之机理,收复耗散之正气,散其“宿根”之邪气,使正气渐复,阳气渐旺,抗病力增强,以清除肺中之寒饮“宿根”,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二是在咳喘的缓解期,通过服用温补阳气的药物,以振奋阳气,提高抗病能力,减少疾病复发次数,或减轻发作时的症状,以达到扶正祛邪的目的。  中药穴位贴敷是非常受到老百姓青睐的一种冬病夏治的方法,因其操作比较简单而在民间广为流传。穴位贴敷所选药物大多具有辛温扶阳、祛寒逐痰、平喘通络的作用,通过在人体特定经络穴位上贴敷, 使人体得天阳之助及药物阳气的疏通, 以达到驱逐人体的内伏寒邪, 温阳利气,补益人体正气, 从而起到调整机体功能,增强人体抗病能力,以防冬春季发病。 现代研究也表明, 贴敷疗法可以调节机体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功能, 使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内分泌功能有所改善, 提高机体抗病力,通过刺激穴位和药物吸收, 直接或间接反射性地调整神经系统功能, 利于机体的健康。
发布于 18-07-15 13:55

4 个评论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