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说下肠息肉、肠腺瘤和肠癌的关系
肠息肉指的是肠黏膜表面突出的一种赘生物,而不管它的大小、形态和组织学类型。肠息肉包括增生性息肉、炎症性息肉、错构瘤、腺瘤等等。因此,肠腺瘤是肠息肉中的一种类型。
腺瘤是最为常见的肠道息肉,包括三种类型: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和管状绒毛状腺瘤。腺瘤是具有癌变可能的,其癌变率主要和腺瘤的类型、大小以及合并上皮异型增生的程度有关。腺瘤直径在0.5cm者癌变率≤0.1%,而>2cm者为30%~50%。
目前研究认为80%以上的肠癌是由腺瘤演变而来,肠癌从腺瘤增生到晚期,通常要经历5-10年的发展期。因此凡是检查发现到腺瘤均应该切除。在做肠镜检查用肉眼鉴别时,腺瘤较其他肠息肉更为困难,所以基本上息肉都会被摘除,然后进行病理学检查来判断是否是腺瘤。
腺瘤摘除后的患者中有30%以上的会再长出新的腺瘤,所以这些患者治疗后仍然是高危人群,需要密切的观察。
肠息肉切除后出血了怎么办?
正常人肠息肉很常见,中年人肠息肉检出率约10%~30%,最好的治疗是发现肠息肉后在肠镜下将息肉切除,也是预防结直肠癌最有效和最可控的手段。然而,肠息肉切除术后可能会并发肠出血。
肠息肉切除后出血小知识
(1)肠息肉切除术后出血(PPB)指因肠镜下肠息肉切除后息肉残端创面的出血,是肠息肉切除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2)息肉切除过程中出血称术中出血,术后24小时内出血称为早期出血,术后1~30天内出血称为迟发性出血。迟发出血大多数发生在术后5天内,少数在5~15天内,极个别在15~30天内。
(3)约1%~6%息肉切除后发生迟发性出血,虽然发生出血机会不是很大,出血如发生在医院会得到及时处理,但多数情况是病友出院回家发生出血,会造成了病友和家人的恐慌和不知所措。
(4)息肉切除后肠出血临床表现:少量出血时表现这粪便带血丝、血块或成形黑色;中等量出血时粪便呈暗红色血便,伴头昏、心悸;便血较多,同时出现冷汗、面色苍白、昏厥、昏迷说明是大量出血。
为什么会发生息肉切除术后迟发出血?
息肉切除术后残端创面修复长好有三个过程。1~3天内血浆中纤维蛋白渗透至创面凝固创面,创伤性炎症细胞渗入保护创面;2~7天内肠道黏膜上皮细胞、成纤维细胞增生、微血管形成修复创面;5~14天黏膜组织重新塑形恢复原先黏膜形态。幸运的是肠黏膜有较强的快速修复能力,半个月残端基本愈合、1个月左完全修复。
如果息肉残端较大或未能采取措施缩小残端面、或各种因素导致凝血纤维蛋白不足、炎症反应和上皮细胞增生抑制、黏膜血液氧气营养供应不足时,息肉残端黏膜不能修复修复,肉芽中的血管显露,当血管压力增高或局部炎症时,即可导致息肉残端血管破裂出血。
息肉切除术后出血往往是多因素所致,既有息肉局部残端面较大原因,也有病友自身疾病影响伤口愈合的原因,加上术后的休息制动不够、饮食不节和未能有良好排便习惯等诱因,极有可能并发息肉切除术后出血。
下面情形的肠息肉切除术后容易出血
(1)息肉大于1cm并发出血风险增加2~4倍,直径每增加1 mm出血风险增加10%。
(2)粗蒂、扁平隆起、侧向生长型的息肉切除后残端创面较大,术后容易并发出血。
(3)右半结肠和回盲部的息肉出血风险增加4 倍;直肠近肛门区域息肉切除后也容易出血。
(4)息肉切除后残端凝固不完全、钛夹未能完全夹闭、尼龙绳结扎过松紧或过紧切断残端等。
下列情形的病友肠息肉术后容易出血
(1)高龄,年龄大于70~80岁;
(2)高血压病、冠心病、动脉硬化;
(3)服用阿司匹林、华法林、非甾体抗炎药和激素等;
(4)高脂血症、肥胖、体重指数(BMI)>25;
(5)长期糖尿病;
(6)慢性肾功能不全和血液透析;
(7)慢性阻塞性肺气肿;
(8)风湿免疫病;
(9)慢性肝病、肝硬化;
(10)各种慢病所致营养不良。
预防肠息肉切除术后出血请注意三件事
(1)休息制动:直径小于1cm息肉切除术后三天内尽可能卧床休息减少活动,直径大于1cm息肉切除术后或直肠息肉切除后,第一天内应绝对卧床,后三天内尽可能卧床休息。可在家人陪护下下床去洗手间。术后三天至二周内可轻微活动,如室内外散步等,不出差、不外出旅行、不上班,在家休息;
(2)饮食管理:较小息肉摘除后当日可喝水、饮用米汤之类流质食物,直径大于1cm息肉术后应禁食一天,第二天可饮水和流质饮食,第三天后进食米粥、烂糊面等之类的半流质饮食,一周后改为普食。
(3)粪便管理:息肉切除后数日内是息肉伤口愈合的关键时刻,由于术前清肠和术后禁食流质等饮食的控制,可暂无大便或大便量较少,有利于息肉伤口残端的愈合。数日后如有便意感时,可正常排便,不要忍便,如厕时不要久蹲。术后一周恢复保持原先良好的每天排便一次的好习惯。
◀肠息肉切除术后出血要紧吗?▶
在肠息肉切除术后出院前,事先要了解自己的息肉是否有出血风险和基础病,如有上述出血风险之一,更要高度重视和积极预防迟发性出血。大多数肠息肉术后是小量出血,及时去医院诊治,通过静养、药物保守治疗后出血会停止;少数中等量出血量者,需再次住院,药物止血治疗同时还需再次在肠镜下进行止血、输血和手术等措施,都能有效控制出血。极个别表现为大出血者,只要得到及时救治,一般不会危及生命。
下载或打开 医联APP 查看完整评论
立即下载
打开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