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医疗机构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评价规范》两项推荐性卫生行业标准,并将于今年11月1日起施行。
文件指出, 医疗机构应建立相应的预检分诊制度,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应设立感染性疾病科,没有设立感染性疾病科的应当设立传染病分诊点。同时,规定了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评价基本原则、内容与要求。
根据规范,医疗机构的门急诊应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全面负责门急诊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依据医疗保健相关感染特点和门急诊医疗工作实际,制定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相关制度、计划、措施和流程,开展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此外,规范还要求,医疗机构应根据本机构的服务特性建立相应的预检分诊制度,根据传染病的流行季节、周期、流行趋势和卫生行政部门发布的特定传染病预警信息,或者按照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加强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工作。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应设立感染性疾病科。
我国感染学科定位不明确
感染疾病科,作为一个临床科室,主要治疗各种感染相关性疾病,主要包括于细菌性感染、病毒性感染、真菌感染以及其他临床常见的临床病症的病原学、预防和诊治、抗菌药物应用与咨询。
此外,发热疾病的鉴别诊断、抗菌素的合理应用、各种细菌、真菌和病毒性疾病的治疗、院内感染的诊治也都属于感染科的范畴。而据分析人士指出,当前,我国感染学科存在定位不明确, “感染病”、“传染病”概念不清,多数综合医院感染科业务范畴局限等现状
“在目前的医疗环境下,不同级别的医院,感染科收治的患者类型差异是很大的,这尤其体现在二级和三级医院上面。”一位医改专家告诉“医学界”,有些三级医院感染科水平较高,可以收治一些疑难感染性疾病患者,而很多二级医院,收治的患者主要还是肝炎、肝病患者。当然,这也跟二级医院的感染科医师水平参差不齐有关。”
图片来源:网络
二级医院实际推广更加困难
感染是外科手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如果控制不好,感染往往会演变为灾难性并发症,严重影响手术部位的愈合。 因此,每个科室都面临抗感染的问题。
“在一般的二级医院,感染科医师数量通常都比较少,无法做到面面俱到。”一位公立医院的副院长告诉“医学界”:“我曾经参与过陕西一家二级医院的感染科建设情况评估,其中很多评估标准在二级医院实际上很难推广,医院也是临时凑几个人来应付一下检查。”
此外,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副院长、感染科主任俞云松此前在接受“医学界”采访时也表示:“我们的培训体系存在一些问题,很多科室并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抗菌感染的培训,因为你不是这个专业的,可能对这个感染的了解就比较少。”
俞云松还透露:“中国目前感染病科医生的队伍也非常少,有很多医院没有感染病科,即使有,也是以治肝病、结核为主,对抗菌药物的应用、对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治疗方面,诊断能力和应用能力,都存在问题。就是这两个原因,造成了我们国家很多临床抗菌药物存在使用不规范的问题。”
而相比较三级医院,这样的情况在二级医院更为普遍,基层医疗机构的感染科建设之路任重道远。这些都是在接下来推荐二级医院感染科建设过程中,我们的卫生部门、医疗机构以及临床医生或者相关领域的医学专家要面对的问题。
下载或打开 医联APP 查看完整评论
立即下载
打开APP